有关毫的成语
带毫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09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毫不留情 | 指人丝毫不给别人留情面。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96回:“恼的是这个狗官不知听了谁的唆使,毫不留情。” |
纤毫毕现 | 纤毫:细小的毫毛,比喻极细小的东西;毕:全。 比喻极细微的东西都显现了出来。 |
|
毫不迟疑 | 毫:一点儿。 一点儿也不迟疑。 |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他们毫不迟疑地向土豪劣绅营垒进攻。” |
明察秋毫,不见舆薪 | 目光敏锐,可以看清鸟兽的毫毛,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为人精明,只看到小节,看不到大处。 | 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
毫发无隐 | 没有任何隐匿。 | 司空图容成侯传:“上闻而器之,召见,嘉其鉴局,且谓毫发无隐,屡顾之。” |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 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 《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魏书・乐志》:“但气有盈虚,黍有巨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
磨墨吮毫 | 毫:毛笔。 磨好墨,把毛笔润湿。指动手写文章。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90回:“各生童磨墨吮毫,发笔快的,早已有了破题、承题、小讲。” |
不遗毫发 | 遗:疏漏;毫发:细毛和头发,指极微小的数量。 一点遗漏都没有。形容非常细致周密。 |
唐・韩愈《进顺宗皇帝实录表状》:臣当修撰之时,史官沈传师等采事得于传闻,诠次不精,致有差误,圣明所鉴,毫发无遗。 |
含毫命简 | 毫:毛笔;简:古代写字的竹片。 嘴里叼着笔,桌上摆好纸。指准备动手写作。 |
孙中山《心理建设》第三章:“试一问此超越欧美之中国文学家果有能心知作文之法则,而后含毫命简者乎?” |
秋毫无犯 | 秋毫:动物秋后新换的绒毛。 比喻十分纤细之物。形容军纪严明;对百姓无丝毫侵犯;也形容为人清正廉洁。 |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
毫不经意 | 毫:丝毫。 指丝毫不往心里去。 |
葛琴《罗警长》:“警长毫不经意的,从那黑泥中插过去,昂昂地跨着大的踏步。” |
挥毫立马 | 源见“倚马才”。喻文思敏捷,一挥即就。宋 刘辰翁《瑞鹤仙.寿翁丹山》词:“老子文章,挥毫立马,脱靴嫌污。 ”。 |
|
不爽毫发 | 没有一点差错。 | 《明史・王琼传》:“继者按稽之,不爽毫发。” |
颊上添毫 | 颊:面颊;毫:毫毛。 给人画像时在脸上添上几根毫毛。比喻文章经润色后更加精采。 |
《晋书・顾恺之传》:“尝图裴楷橡,颊上夹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 |
一丝一毫 | 形容极少或极小的一点儿。毫:一厘的十分之一;丝:一毫的十分之一。 |
宋・欧阳修《会圣宫颂》:“而往惟寅,一毫一丝,给以县官,无取于民。” |
一毫不拔 | 一根毫毛也不肯拔。原指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后形容为人非常吝啬自私。 | 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
磨墨濡毫 | 濡:湿;毫:毛笔。 磨好墨,把毛笔润湿。指动手写文章。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3回:“亭亭正在磨墨濡毫,忽见红红、宛如从外面走来。” |
分毫析厘 | 毫、厘:都是细小的单位名称;析:剖析。 分析一毫一厘。形容分析细微。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定势》:“世之作者,或好烦文博採,深沉其旨者;或好离言辨白,分毫析厘者。” |
铢分毫析 | 谓细微地分析。 |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八:“学问须严密理会,铢分毫析。” |
分毫不值 | 形容没有任何价值。同“分文不直”。 | 《天雨花》第二七回:“人间信佛者多,谤佛者少,惟左丞相不信虚无,专辟佛教,说我等寂灭门中,分毫不值。” |
毫无顾忌 | 对违反道德的行为丝毫没有反感或犹豫,或不考虑对人对事情的利害关系,没有顾虑。 | 明・醒世居士《八段锦》第七段:“以假作真,毫无顾忌,致我割破恩爱,妻子逃亡。” |
毫不在意 | 丝毫不在乎或不介意。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一回:“我佛原是个大慈大悲之主,毫不在意。” |
毫毛不犯 | 毫:细毛。 一丝一毫也不侵占。形容非常廉洁或守纪律。 |
晋・常璩《华阳国志・广汉士女》:“纯独清廉,毫毛不犯,夷汉歌叹,表闻三司。”又《南中志・宁州》:“广汉郑纯,独尚清廉,毫毛不犯,夷汉歌咏,表荐无数。” |
毫不在乎 | 毫:丝毫,形容细小;在乎:在意。 形容丝毫不在意、无所谓的样子。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7章:“但仍然毫不在乎地开着车来到这偏僻山庄,给生活于困境的孤儿寡母送这送那,关怀备至……” |
一毫莫取 | 一毫:一根毫毛,比喻极其微小的东西。 连一根毫毛那样微不足道的小东西也不拿人家的。形容为人廉洁,不占他人或公家的便宜。 |
宋・苏轼《前赤壁赋》: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
窥窬分毫 | 商贾自谦之词。指谋求小利。 | 晋・成粲《平乐市赋》:目语额瞬,动頞塞鼻,谈智于尺寸之间,窥窬于分毫之际。 |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 开始时虽然相差很微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 春秋・孔子《论语・先进》:“过犹不及”宋・朱熹集注:“夫过不及,均也。差之毫厘,缪以千里。” |
毫厘丝忽 | 古代“分”以下四个微小长度单位的并称。喻指极微细的事物。 | 《醒世恒言・李道人独步云门》:“我来时不知吃了多少苦楚,真个性命是毫厘丝忽上挣来的。” |
吮墨舐毫 | 吮墨:以口吮吸毛笔上的墨;舐毫:以舌舔毛笔的笔尖。 指写诗作文或绘画等。 |
唐・李商隐《太尉公会昌一品制集序》:“吮墨摛词,咏日月之光华。”《旧唐书・张志和传》:善图山水,酒酣,或击鼓吹笛,舐笔辄成。 |
颊上三毫 | 同“颊上三毛”。 | 清・张岱《右匮书自序》:“至其论赞,则淡淡数语,非颊上三毫,则晴中一画。”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毫的成语、带毫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