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毙的成语
带毙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7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束手就毙 | 同“束手待毙”。 | 宋・洪迈《容斋续笔・靖康时事》:“予顷修《靖康实录》,窃痛一时之祸,以堂堂大邦,中外之兵数十万,曾不能北向发一矢、获一胡,端坐都城,束手就毙。” |
坐而待毙 | 坐着等死。比喻遭遇危难而不采取积极的坐着等死措施。 | 语出三国・蜀 诸葛亮《后出师表》:“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
坐以待毙 | 待:等待;毙:死。 坐着等死。指无力抗争或不想抗争。 |
先秦・管仲《管子・参患》:“短兵待远矢,与坐而待死者同实。” |
奄奄待毙 | 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 形容已临近死亡。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七回:惠王亲往问疾,见痤病势已重,奄奄一息。 |
多行不义必自毙 | 坏事干多了,结果是自己找死。 | 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
束手自毙 | 谓捆住双手,自取灭亡。 |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第二卷:“但使兵连不解,馈运不休,古犹忌之,粌今日兵无可连,馈无可运,徒束手自毙何益。” |
束手待毙 | 捆起手来等死。比喻遇到困难不积极想办法;坐着等失败。 | 元《宋史・礼志十七》:“与其束手待毙,曷若并计合谋,同心戮力。” |
为法自毙 | 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 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 ’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商鞅此言意谓自己立法,自受弊害。 后用喻自作自受。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余德》:“余笑起,飞一巨觥;酒方引满,蝶亦飏去。 顷之,鼓又作,两蝶飞集余冠。余笑云:‘作法自毙矣。 ’亦引二觥。”。 |
|
车烦马毙 | 形容旅途劳顿困乏。 | 明・汪道昆《洛水悲》:“你看白日西弛,黄河东逝,车烦马毙,前驱不行,不免在此假宿一宵,多少是好。” |
作法自毙 | 毙:倒下;死去。 自己立法;却使自己受害。比喻自作自受。 |
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
犬兔俱毙 | 比喻双方同归于尽。 | 《战国策・齐策三》:“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
敛手待毙 | 犹言束手待毙。 | 宋・洪迈《容斋续笔・靖康时事》:“予顷修《靖康实录》,窃痛一时之祸,以堂堂大邦,中外之兵数十万,曾不能北向发一矢、获一胡,端坐都城,束手就毙。” |
朝荣夕毙 | 毙:死亡。 早晨开花傍晚凋谢。比喻生命短促,荣辱无常。 |
晋・潘岳《朝菌赋》:“奈何兮繁华,朝荣兮夕毙。” |
安坐待毙 | 坐着等死。指不积极想办法,坐等灭亡。 | 明・李贽《焚书・复邓鼎石》:“惟是世人无才无术,或有才术矣,又恐利害及身,百般趋避,故亦遂因循不理,安坐待毙。” |
养虎自毙 | 见“养虎自啮”。 | 郭沫若《星空・孤竹君之二子》:“你们养虎自毙,作茧自缠。” |
毙而后已 | 毙:倒下,死亡。 指努力工作或为某一目的奋斗终生,至死才罢休。 |
西汉・戴圣《礼记・表记》:“乡道而行,中道而废,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也,俯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已。” |
束手受毙 | 同“ 束手待毙 ”。 宋 秦观 《进策·盗贼上》:“与其婴錮金木,束手而受毙,孰若遯逸山海,脱身而求生。 ”。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毙的成语、带毙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