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比的成语
带比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24条成语)
|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 比肩相亲 | 比:紧靠。 形容夫妻感情挚笃。  |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载:三国时,吴国海盐有个叫陆东的人,娶妻朱氏,夫妻互助互爱,同心同意,人称“比肩人”。 | 
| 比翼连枝 | 比翼:鸟名。 传说此鸟一目一翼,须两两齐飞。比喻夫妇亲密不离。  | 
            唐・白居易《长恨歌》诗:“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 
|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赶不上前面的,却超过了后面的。这是满足现状,不努力进取的人安慰自己的话。有时也用来劝人要知足。 | 晋・张华《鹪鹩赋》:“鹪螟巢于蚊睫,大鹏弥乎天隅,将以上方不足,而下比有余。普天壤以遐观,吾又安知大小之所如。” | 
| 未有伦比 | 伦比:类比,匹敌。 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  | 
            唐・韩愈《论佛骨表》:数千百年以来,未有伦比。 | 
| 比肩随踵 | 犹比肩继踵。形容接连不断。 | 《韩非子・难势》;“且夫尧、舜、桀、纣千世而一出,是比肩随踵而生也,世之治者不绝于中。” | 
| 比而不周 | 比,偏私。周,遍及。指心存偏私,不能普遍对人亲善。 | 论语为政篇:“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 比居同势 | 比:勾结。 纠集亲信,互相勾结,形成势力。  | 
            三国・蜀・诸葛亮《兵要》:树叶强大,比居同势,各结朋党,竞进憸人。 | 
| 比岁不登 | 比:屡屡;频频。 农业连年歉收。  | 
            《汉书・成帝纪》:“关东比岁不登,吏民以义收食贫民、人谷物助县官赈赡者,已赐直。” | 
| 比而不党 | 比:亲近;党:偏私。 亲近而不偏私。  | 
            《国语・晋语》:吾闻事君者,比而不党。 | 
| 比物连类 | 比物:比喻;连:连缀;类:相同的事物。 连缀相类的事物,进行排比归纳。  | 
            西汉・司马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然其连类比物,有足悲者,亦可谓抗直不挠。” | 
| 无可比伦 | 没有可以相比的。 | 唐・李翱《序》:“皇唐帝功,瑰特奇伟,前古无可比伦。” | 
| 比屋连甍 | 屋舍紧密相连。指住户众多。 | 晋・左思《蜀都赋》:“比屋连甍,千庑万室。” | 
| 虚比浮词 | 虚比:虚拟的比方;浮词:浮泛的话。 空虚不实的言词。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6回:“探春笑道:‘虽也看过,不过是勉人自励;虚比浮词,那里真是有的。’” | 
| 价比连城 | ||
| 较短比长 | 见“较短量长”。 | 清・陈天华《猛回头》:“看近来,西洋人,到了极步,这是我,毫未曾,较短比长。” | 
| 岁比不登 | 比:屡屡;频频。 农业连年歉收。同“比年不登”。  | 
            《汉书・严助传》:“数年岁比不登,民待卖爵赘子以接衣食。” | 
| 比众不同 | 与大家相比,大不一样。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原来悟空筋斗云比众不同,十分快疾,把个金星撇在脑后,先至南天门外。” | 
| 比户可封 | 差不多每家每户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用以泛指风俗淳美。 | 见“比屋可封”。 | 
| 比肩连袂 | 肩膀相并,衣袖相连。形容连接不断。 | 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游恒山日记》;“近则龙山西亘,支峰东连,若比肩连袂。” | 
| 比肩齐声 | 比喻地位、声望相等或相近。 | 西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吾粲传》:“虽起孤傲,与同郡陆逊、卜静等比肩齐声矣。” | 
| 比肩而立 | 比肩:并肩。 肩并肩地站立。比喻彼此距离极近。  |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三》:“寡人闻之,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圣,若随踵而至。” |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四海之内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象邻居一样近。 | 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洲》:“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 比年不登 | 比:屡屡;频频。 农业连年歉收。亦作“比岁不登”。  | 
            《晋书・傅玄传》:“时比年不登,羌胡扰边,诏公卿会议,玄应对所问,陈事切直。” | 
| 比物假事 | 假借相类的事物,相进行比较归纳。 | 清・龚自珍《古史钩沉论二》:“一呼一吸,因事纳谏,比物假事,不辞矫诬之刑。” | 
| 千金比屋 | 有千金财产的人家一家连着一家。 | |
| 比比划划 | 指讲话时用手势示意。 | 冯志《敌后武工队》第二章:“贾正比比划划地一说,还真给赵庆田遮盖住了。” | 
| 无与伦比 | 伦:类;同类。 没有能跟它相比的。形容非常突出或程度高。  | 
            唐・卢氏《逸史》:“置于州,张宠敬无与伦比。” | 
| 比权量力 | 比:比较;量:估量。 比较衡量两方面的权力和力量。  | 
            汉・贾谊《过秦论上》:“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挈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 
| 鳞次栉比 | 鳞次:像鱼鳞那样挨着。 栉比:像篦子齿那样并排着。 形容像鱼鳞或梳篦的齿那样紧密的排列着。多用以形容房屋或船只密集。  | 
            明・陈贞慧《秋园杂佩・兰》:“自长桥以至大街,鳞次栉比,春光皆馥也。” | 
| 富比陶卫 | 陶:陶朱公,春秋越国大夫范蠡;卫:商鞅。 形容非常富有。  | 
            西汉・刘向《战国策》:“裂地定封,富比陶卫。”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比的成语、带比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