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步的成语

带步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73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国步多艰 国步:国家的命运。
国家处于危难的境地。
唐・郑谷《读前集》:“风骚如线不胜悲,国步多艰即此时。”
步履蹒跚 蹒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
形容走路腿脚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样了。
宋・龚熙正《释常谈・步履蹒跚》:“患脚谓之步履蹒跚。”
故步不离 故步:旧的步法。
比喻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求上进。
清・张履祥《与陈乾初书》:“学者凡事执一时之偶见,信一己之偏私,沾沾自得,吝不肯舍者,率因无所进步,是以故步不离耳。”
绳趋尺步 绳、尺:木工校曲直、量长短的工具,引伸为法度;趋:快走;步:行走。
指举动符合规矩,毫不随便。
元《宋史・道学传三・朱熹》:“方是时,士之绳趋尺步,稍以儒名者,无所容其身。”
寸步不离 寸步:极短的距离。
一步也不离开。①形容两个人总是在一起;感情很融洽。②指距离很近;不离前后左右。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夫妻相重,寸步不相离。”
邯郸之步
高步阔视 同“高视阔步”。 清・袁枚《新齐谐・冷秋江》:“果见一丈夫魋肩昂背,高步阔视,持大扇击手作拍板,口唱《大江东》,于于然来。群鬼尽散。”
三步两脚 快速行走貌。 周立波《民兵》:“她靸着鞋子,三步两脚赶到侧铺的跟前。”
七步奇才 有七步成诗的才能。比喻人有才气,文思敏捷。 清・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文事》:“七步奇才,羡天才之敏捷。”
平步青霄 见“平步青云”。 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一折:“有一日平步青霄,不信鸿鹄同燕雀。”
视远步高 高视阔步。形容态度傲慢。 春秋・左丘明《国语・周语》:“柯陵之会,单襄公见晋厉公,视远步高。”
奋身独步 奋:振作;独步:独一无二,无与伦比。
努力出人头地。
元・郑光祖《伊尹耕莘》第四折:“脱白衣平步上云衢,离尘途奋身独步。”
步步为营 步:古时五尺为步;步步:表示距离近;营:军事营垒。
军队每前进一步就设下一道营垒。比喻行动谨慎;防备严密。现常用来比喻行动、做事谨慎;稳扎稳打。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1回:“可激劝士卒,拔寨前进,步步为营,诱渊来战而擒之。”
退步抽身 指辞去官职,退居家中。
学步邯郸 学步:学习走路。
比喻机械地模仿,不但学不互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原有的本事也丢掉。
战国・庄子《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三跨两步 形容快步前进的样子。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二回:贾瑞如得了命,三步两步从后门跑到家里。
国步艰危 国步:国家的命运。
国家处于危难的境地。
清・顾炎武《赠路舍人泽溥》诗:“国步方艰危,简在卿昆季。”
莲花步步生 莲花:荷花。
形容女子步态轻盈。
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二折:“人道公门不可入,我道公门多修行。若将曲直无颠倒,脚底莲花步步生。”
却步图前 却步:向后退。
比喻向后退是为了前进。
唐・韩愈《复志赋》:谅却步以图前兮,不浸近而愈远。
三步并做二步 形容快步前进的样子。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三回:那巡捕得了这句话,立刻三步并做二步,急忙跑了出来。
徐步当车 见“安步当车”。
凌波微步 形容女子步履轻盈。 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蹇视高步 指昂首阔步。 鲁迅《坟・摩罗诗力说》:“夫中国之立于亚洲也,文明先进,四邻莫之与伦,蹇视高步,因益为特别之发达。”
高步通衢 见“高步云衢”。 《石季龙载记上》:“朕闻良臣如猛兽,高步通衢而豺狼避路,信矣哉!”
紧行无好步 走得太急步子就迈不稳。比喻过于仓促,事情就做不好。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4回:“禁曰:‘紧行无好步,当缓图之。’庞德不知于禁之意,只懊悔不已。”
七步之才 形容人有才气;文思敏捷。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不步人脚 不跟着别人的脚步走。比喻不因循守旧。 明・李贽《又与从吾》:“苏长公片言只字与金玉同声,虽千古未见其比,则以其胸中绝无俗气,下笔不作寻常语,不步人脚故耳。”
鹅行鸭步 步:走。
象鹅和鸭子那样的走路。比喻步行缓慢。
元・杨暹《西游记》第四本第13出:“见一人光纱帽,黑布衫,鹰头雀脑将身探,狼心狗行潜宗阚,鹅行鸭步怀愚滥。”
竿头一步 比喻更进一步。 梁启超《南海康先生传》:“勇猛精进,竿头一步。”
健步如飞 健步:走起路来很有力量;速度很快。
步伐矫健;快得像飞。形容行走迅速。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丽人牵坐路侧,自乃捉足,脱履相假。女喜着之,幸不凿枘,复起从行,健步如飞。”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步的成语、带步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