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格的成语

带格的四字成语(共找到45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格格不入 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格格:阻碍;隔阂。
入:融洽。
清・袁枚《寄房师邓逊斋先生》:“以前辈之典型,合后来之花样,自然格格不入。”
格杀勿论 格:打;格杀:打死;勿论:不论罪。
指把拒捕、行凶或违反禁令的人当场打死而不以杀人论罪。
清・林则徐《体察洋面堵截情形折》:“驶近夷路,概行追击,倘敢逞凶拒捕,格杀勿论。”
钩辀格磔 鹧鸪的叫声。 唐・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诗:“正穿诘曲崎岖路,更听钩辀硌磔声。”
自成一格 指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清・赵翼《瓯北诗话・白香山诗》:“香山于古诗律诗中,又多创体,自成一格。”
格高意远 谓文章的格调高雅,含意深远。 宋・王禹偁《送丁谓序》:“去年得富春生孙何文数十篇,格高意远,大得六经旨趣。”
三等九格 犹三六九等。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62回:“孟玉楼道:‘娘,不是这等说,李大姐倒也罢了,没甚么倒吃了他爹恁三等九格的。’”
降格以求 降:降低;格:规格;标准。
降低标准来寻求或要求。指不坚持原来的要求和标准。
鲁迅《坟・灯下漫笔》:“那么到亲戚朋友那里借现钱去罢,怎么会有?于是降格以求,不讲爱国了,要外国银行的钞票。”
格杀不论 格:打;格杀:打死;不论:不论罪。
指把拒捕、行凶或违反禁令的人当场打死而不以杀人论罪。
《后汉书・刘盆子传》:“皆可格杀。”
格杀无论 见“格杀勿论”。 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三章第三节:“清政府以‘格杀无论’对付人民,人民也以‘格杀无论’对待卖国贼。”
致知格物 致知:获得知识;格物:推究事理。
获得知识,推究事物的原理。
西汉・司马迁《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格格不纳 谓难以接受。 清・昭槤《啸亭杂录・诗文涩体》:“其《新唐书》好用僻字涩句,以矜其博,使人读之,胸臆间格格不纳,殊不爽朗。”
格格不吐 谓有所格碍,不能尽情论述。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元丰类稿》:“《上欧阳舍人书》文弱而碎,其论事又格格不吐,此少作故也。”
格其非心 格:正;非:不正确。
纠正错误、不正确的思想。
《尚书・冏命》:绳愆纪缪,格其非心,俾克绍先烈。
破格提拔 不遵常规选拔提升。 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打破那些关于台阶的过时的观念,创造一些适合新形势新任务的台阶,这才能大胆破格提拔。”
降格相从 降:降低;格:规格,标准。
指屈己从人。
清・钱泳《履园丛话・收藏・总论》:“即有一二卷册条幅,又为海内士大夫家珍秘,反不如降格相从,收取明人之易为力耳。”
摆老资格 摆出自己具有基于年长的声誉或权威。 毛泽东《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这一点他自己说了,说是有点摆老资格。”
独具一格 单独有一种特别的风格、格调。
格不相入 犹言格格不入。 鲁迅《而已集・读书杂谈》:“如果专是请教别人,则各人的嗜好不同,总是格不相入的。”
抜格不入 ?壕;格坚硬;抜格相互抵触,格格不入。过于坚硬而难于深入。形容彼此意见完全不合。 《礼记・学记》:发然后禁,则抜格而不胜。郑玄注抜坚不可入之貌。
体天格物 体天:体察天意;格物:推究事物的规律。
能体察上天的意志,推究事物的规律而适应它。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于是太上皇,皇太后大喜,深赞当今至孝纯仁,体天格物。
破格用人 不拘资格而录用人才。形容依才用人,特别通融提拔。又作“破格录用”。 赵翼陔余丛考第十八卷:“古来破格用人,或一言契合,立擢卿相。如汉武帝之于公孙宏,唐太宗之于马周等。”
聊备一格 姑且算是具备这一格式。表示暂且有以充数的意思。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第五卷:“余于别集中求其措语无害大雅者择录一二,非赏其工也,聊备一格而已。”
诚可格天
格于成例 为传统的惯例所限制。表示不能达到目的。 《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内中只有安公子此时不但自知旗人格于成例,向来没个点鼎甲的,便是他在前十名也早密密的得了信儿了。”
别创一格 指开创一种新的风格或形式。 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杜甫与苏涣》:“仅存的三首,从内容来说,实在是别创一格。”
双重人格
格物穷理 穷究事物的道理。 明・方孝孺《答郑仲辩》:“其无待于外,近之于复性正心,广之于格物穷理。”
不拘一格 不拘:不拘泥;不限制;格:规格;标准。
指不限定于一种规格和方式。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第125首:“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别开一格 指开创一种新的风格或形式。 陈春华《丙午萍醴起义记》:“是役事迹,冯自由同志之《开国前革命史》已将大略记录,故本篇别开一格。将当日香港《中国日报》纪录及由各方面采集之资料,详细排叙,不厌求详。”
破格任用 格:规格,标准。
突破原来的标准任用人才。
张恨水《八十一梦・第15梦》:“一日之间,我们这里有两个人破格任用,大可庆祝。”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格的成语、带格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