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枯的成语

带枯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00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朽株枯木 同“枯木朽株”。 宋・陆游《忽得京书有感》诗:“白发苍颜七十翁,朽株枯木略相同。”
枯骨之馀 谓将死之人。
得失荣枯 指人生的获得与丧失、兴盛与衰败。 元・沈和《赏花时・潇湘八景》套曲:“休说功名,皆是浪语,得失荣枯总是虚。”
摧枯折腐 折断枯树枝烂木头。比喻极容易做到。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耿弇传》:“反覆数十日,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
老龟烹不烂,移祸于枯桑 比喻有罪过的人安然无事,转祸于无辜的人。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载:三国时有人献大龟给孙权,孙权命人煮它,烧了一万车柴都煮不烂。诸葛恪建议砍老桑树来煮,结果一煮就烂了。
枯耕伤稼,枯耘伤岁 枯:粗劣;耘:除草;岁:收成。
粗糙不细致的耕耘会伤害庄稼,减少收成。
《荀子・天论》:人袄则可畏也,楛耕伤稼,楛耘失岁。
枯竹空言 竹:竹简。
干枯的竹简和空洞的言论。指毫无实用价值的古书和空泛的议论。
汉・桓宽《盐铁论・利议》:诸生无能出奇计,远图匈奴安边境之策,抱空竹,守空言。
燎发摧枯 燎发:火烧毛发;摧枯:折断枯木。
比喻消灭敌人极容易。
唐・魏征《隋书・音乐志下》:“攻如燎发,战似摧枯。”
涸辙之枯 涸:水涸,干涸;辙:车轮的痕迹。
干涸的车沟里的小鱼。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助的人。
《剪灯新话・三山福地志》:“但愿捐斗水而活涸辙之枯,下壶飨而救翳桑之饿,此则故人之赐也。”
熬枯受淡 指忍受清苦的生活。 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这出家无过草衣木食,熬枯受淡。”
海枯见底 海枯:海水干涸。
海水干涸之后终究可以看见海底,但并非容易事。用以比喻人心难测。
唐・杜荀鹤《感遇》:“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
柙龟烹不烂,贻祸到枯桑 比喻有罪过的人安然无事,转祸于无辜的人。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载:三国时有人献大龟给孙权,孙权命人煮它,烧了一万车柴都煮不烂。诸葛恪建议砍老桑树来煮,结果一煮就烂了。
气竭形枯 竭:尽;枯:枯槁。
力气用尽,形容枯槁。形容病人生命垂危的样子。
元・张三丰《五劫篇》:如是而精耗形枯,神亡气竭,药不能补,养不能回,恹恹病矣,又一劫也。
枯槁之士 枯槁:瘦瘠。
指隐居山林的隐士。
战国・宋・庄周《庄子・徐无鬼》:“招士之士兴朝,中民之士荣官,筋力之士矜雅,勇敢之士奋患,兵革之士乐战,枯槁之士宿名。”
集苑集枯 集:栖息;苑:茂盛的树木;枯:枯树。
有些鸟栖于茂盛的树木,有些鸟栖于枯树。比喻人的志趣不同,趋向各异。
《国语・晋语二》:“暇豫这吾吾,不如鸟乌;人皆集于苑,己独集于枯。”
水枯石烂 极言历时长久。 郭沫若《女神・湘累》:“我们从春望到秋,从秋望到夏,望到水枯石烂了。”
枯树生华 比喻在绝境中又找到了生路。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刘廙传》:“臣罪应倾宗,祸应覆族……起烟于寒灰之上,生华于已枯之木。”
枯脑焦心 谓竭尽心力。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云南杂志>》:“是留东同人枯脑焦心日夜经营者也。”
枯本竭源 枯:使枯死;本:根本;竭:竭尽;源:源头。
指损害事物的根基。
《人民日报》1959.10.12:“必须保护野生植物的生机,使之能够继续繁殖,不要枯本竭源。”
虚枯吹生 虚:同“嘘”,呼气。
把枯的吹活,活的吹枯。形容口才极好。
《后汉书・郑太传》:孔公绪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
冢中枯骨 冢:坟墓。
坟墓里的枯骨。比喻没有力量的人。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袁公路岂忧国忘家者邪?冢中枯骨,何足介意!”
枯枝再春 枯死的树木又恢复了生命力。比喻历经挫折又获得生机。 明・无名氏《白兔记・团圆》:“姻缘本是前生定,故令个白兔来引,艰辛,今喜得枯枝再春。”
枯鱼之肆 枯鱼:干鱼;肆:铺子。
卖干鱼的铺子。比喻事情已到不可挽回的绝境。
庄周《庄子・外物》:“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功成骨枯 语本唐曹松《己亥岁》诗之一:“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后以“功成骨枯”喻为了一己私利,让其它许多人为之付出巨大的牺牲。
语出唐・曹松《己亥岁》诗之一:“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枯朽之余 指衰病残年。 宋・苏轼《代滕甫辩谤乞郡书》:“异日复得以枯朽之余,仰瞻天日之表。”
枯鱼病鹤 比喻处境穷困之士。 明・高濂《玉簪记》:“似枯鱼病鹤,空怀霄汉,挨着寒鸡茅店。”
油尽灯枯 灯油熬干了,火也灭了。比喻生命衰竭直至老死。
枯株朽木 比喻无用的人或物。 宋・陈亮《又癸卯秋书》:“如亮已为枯株朽木,与一世并无所关涉,惟于秘书,不敢不致其区区耳。”
外强中枯
焚枯食淡 烤干鱼,食薄味。形容生活清苦。 清・钱谦益《和州鲁氏先茔神道碑铭》:“焚枯食淡,斋厨萧然。”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枯的成语、带枯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