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昭的成语
带昭的四字成语(共找到44条成语)
|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 罪恶昭彰 | 昭彰:明显。 罪恶非常明显,人所共见。 |
|
| 天理昭彰 | 昭彰:明显。 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 |
元・无名氏《冯玉兰》第三折:“这一个天理昭昭,谁想到有今朝。” |
| 文昭武穆 | 古代宗法制度,宗庙位次,始祖庙居中,以下父子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祭祀时,子孙也按昭穆,左右排列行礼。周文王于周为穆,文王之子武王则为昭,而武王之子成王又为穆。“文昭武穆”原指文王的子孙众多,后则泛称子孙繁衍。 | 古代宗法制度,宗庙位次,始祖庙居中,以下父子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祭祀时,子孙也按昭穆,左右排列行礼。周文王于周为穆,文王之子武王则为昭,而武王之子成王又为穆。 |
| 昭德塞违 | 彰明美德,杜绝错误。 | 春秋・左丘明《左传・恒公二年》:“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孔颖达疏:“昭德,谓昭明善德,使德益彰闻也;塞违,谓闭塞违邪,使违命止息也。” |
| 昭然著闻 | 昭然:明白的样子;著闻:众所闻知。 指明明白白,大家都知道。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光武帝传》:“符瑞之应,昭然著闻。” |
| 天理昭昭 | 昭昭:明显。 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 |
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吾与回也章》:“伊川有天理昭彰语。” |
| 恶迹昭着 | 昭著:显着,明显。 恶劣的事迹十分明显,人所共见。形容罪行严重。 |
|
|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 路人:路上的人,指所有的人。 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传》斐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
| 善恶昭彰 | 昭彰:明显。 好坏或是非分明。 |
明・《旧唐书・儒学列传・张士衡传》:“善恶之报,若影随形。此是儒书之言,岂徒佛经所说。”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回:“正是人生却莫把心欺,神鬼昭彰放过谁?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一回:善恶昭彰,如影随形。 |
| 燕昭好马 | 燕昭王喜爱骏马。后作求贤之典。 | 《旧唐书・薛登传》:“燕昭好马,则骏马来庭;叶公好龙,则真龙入室。” |
| 昭如日月 | 昭:明显。 像太阳和星星那样明显。形容丰功伟业,人所共见。同“昭如日星”。 |
《尚书大传》曰:子夏读书毕,见夫子,夫子问之,何为於书,子夏曰:书之论事,昭昭如日月之代明,离离如参辰之错行,商所受於夫子者,志之於心,不敢忘也。 |
| 冥昭瞢暗 | 冥:昏暗;昭:明;瞢暗:昼夜未分。 指昼夜未分时的混沌状态。 |
战国・楚・屈原《楚辞・天问》:“冥昭瞢暗,谁能极之?” |
| 明昭昏蒙 | 昭:明白;蒙:愚昧无知。 聪明而通晓事理,愚昧而不明事理。 |
唐・韩愈《独孤申叔哀辞》:“众万之生,谁非天邪?明昭昏蒙,谁使然邪?” |
| 彰明昭着 | 犹彰明较着。 | |
| 恶名昭彰 | ||
| 昭然可见 | 昭然:明白的样子。 指明明白白,可以着见。 |
东汉・班固《汉书・刘向传》:“明暗之效,葬之吉凶,昭然可见矣。” |
| 跌宕昭彰 | 跌宕:放纵不拘;昭彰:昭著,明显。 指气势放纵不拘,文意显明。 |
南朝・梁・萧统《序》:“其文章不群,辞彩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 |
| 罪恶昭著 | 罪恶明显(多指罪恶大)。 |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土豪劣绅中罪恶昭著的,农民不是要驱逐,而是要捉他们,或杀他们。” |
| 昭昭在目 | 形容大家看得明明白白。 | 唐・裴度《寄李翱书》:“贾谊之文,化成之文也,铺陈帝王之道,昭昭在目。” |
| 昭然若揭 | 昭然:明明白白的样子;揭:高举。 形容真相大白;非常明显。 |
战国・庄子《庄子・达生》:“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 |
| 燕昭市骏 | 指战国时郭隗以古代君王悬赏千金买千里马为喻,劝说燕昭王真心求贤的事。 | 唐・高適《同鲜于洛阳于毕员外宅观画马歌》:“家僮愕视欲先鞭,枥马惊嘶还屡顾。始知物妙皆可怜,燕昭市骏岂徒然。” |
| 昭聋发聩 | 使耳聋的人也能够听到。比喻用语言文字等给人以极大的启发,即使糊涂麻木的人也会清醒过来。 | 《天讨・望帝四川讨满洲檄>》:“巴县邹烈士容首起大呼,昭聋发聩,正义浃乎寰宇,回响振乎栈峡。” |
| 众目昭彰 | 大家都看得很清楚。昭彰:明显。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五卷:“在你家里搜出人腿来,众目昭彰,一传出去,不见得轻放过了你。” |
| 昭昭之明 | 昭昭:光明,明亮。 形容人的明察或明见。 |
战国・赵・荀况《荀子・劝学》:“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 |
| 天道昭彰 | 天道:天理;昭彰:明显。 指老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五卷:“如此剧贼,却被小孩子算破了,岂非天道昭彰。” |
| 臭名昭彰 | 昭:显着。 形容坏名声尽人皆知。亦作“臭名昭著”。 |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一章:“北洋派是中国近代史上继往开来、臭名昭彰的一个封建军事政治集团。” |
| 耳目昭彰 | 昭彰:十分明显,人所共见。 众人已听到和看到,十分明显。形容被众人了解得清清楚楚,无法藏匿。 |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十七回:“却说刑部审问过,见耳目昭彰,料难隐瞒,十分为过学士不安,只得会同礼臣复奏一本。” |
| 昭威耀武 | 昭:明显;耀:显扬。 炫耀武力,显示威风。形容得意夸耀的神态。 |
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卷六十:昭威耀武,震动遐荒。楚以定霸,越以取强。 |
| 冥昭瞢闇 | 指昼夜未分的混沌状态。 | |
| 天理昭然 | 天理:天道。 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3卷:“你却如何杀了丈夫,劫了十五贯钱,逃走出去?今日天理昭然,有何理说!”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昭的成语、带昭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