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散的成语
带散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33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自由散漫 | 不受限制和约束,不守纪律。 | 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要指出极端民主化的来源,在于小资产阶级的自由散漫性。” |
散伤丑害 | 形容不和谐的声音。 | 《鬼谷子・中经》:“是以声散伤丑害者,言必逆于耳也。” |
冰散瓦解 | 比喻完全消失或彻底崩溃。 | 《三国志魏志傅嘏传》“嘏对曰”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战略》:“比及三年,左提右挈,虏必冰散瓦解,安受其弊,可坐算而得也。” |
尽欢而散 | 尽情欢乐之后,才分别离开。多指聚会、宴饮或游乐。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九回:“命酒更酌,尽欢而散。” |
冰解云散 | 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 宋・叶适《纪纲三》:“虽分四总管以固捍御,委长安、建康之守以募勤王,天下冰解云散,一城之地,劫制于虏,而号令不能及矣。” |
拉闲散闷 | 说闲话,闲聊解闷。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十五回:“拉闲散闷耍子而已。” |
悲欢聚散 | 悲:悲哀;欢:欢乐;聚:团聚;散:离散。 泛指人世间悲与欢、聚与散的遭遇和心情。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四德记・友饯冯商>》:“且痛饮琼浆百盏,何苦惜分离,这悲欢聚散,元无定期。” |
烟飞星散 | 形容离散。 | 《初刻拍案惊奇》卷八:“有一等做举人、秀才的,呼朋引类,把持官府,起灭词讼,每有将良善人家拆得烟飞星散的,难道不是大盗?” |
枝分叶散 | 比喻后裔支派分布甚广。同“枝布叶分”。 | 唐杨炯《为薛令祭刘少监文》:“惟此陶唐,有此冀方。上天祚汉,人神攸赞。开国承家,枝分叶散。三貂赫赫于台省,驷马谖谖于里闬。” |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 接:迎面射;猱:猿类;马蹄:一种箭靶的名称。 扬起手射中飞猿,俯下身射破箭靶。形容技艺高超。 |
三国・魏・曹植《白马篇》:“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猿猴,勇剽若豹螭。” |
作鸟兽散 | 形容一群人慌乱的散开,好像鸟兽受到惊吓向四面八方逃逸一样,毫无秩序可言。 | 文选李陵答苏武书:“今无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各鸟兽散,犹有脱罪归报天子者。” |
披襟散发 | 敞开衣襟,蓬松着头发。形容不修边幅的的悠闲神态。 | 宋・杨无咎《鹧鸪天》词:休倩傍人为正冠,披襟散发最宜闲。水云况得平生趣,富贵何曾着眼看。 |
不欢而散 | 欢:高兴;愉快;散:分开;分手。 很不愉快地分手。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众客咸不欢而散。” |
骨肉离散 | 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 比喻亲人分散,不能团聚。 |
《诗经・唐风・杕杜序》:“《杕杜》,刺时也。君不能亲其宗族,骨肉离散,独居而无兄弟,将为沃所并尔。” |
散兵游勇 | 原指没有统率的逃散兵士。现也指没有组织到集体队伍里;独自行动的人。 | 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为着确保城乡治安、安定社会秩序的目的,一切散兵游勇,均应向当地人民解放军或人民政府投诚报到。” |
冰销雾散 | 比喻事物消失瓦解。 | 唐・康骈《剧谈录・郭鄩见穷鬼》:“鄩复问云:‘彼之聚敛丰盈,何以遽令散去?’云:‘先得计于安品子,其余冰销雾散。’” |
散马休牛 | 《书 武成》:“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蔡沈集传引《乐记》:“武王胜商,渡河而西,马散之华山之阳而弗复乘,牛放之桃林之野而弗复服”。 后称不兴战事为“散马休牛”。 |
《书・武成》:“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蔡沈集传引《乐记》:“武王胜商,渡河而西,马散之华山之阳而弗复乘,牛放之桃林之野而弗复服”。 |
天下无不散筵席 | 天下没有不解散的聚会。指团聚是相对的,终究要分离的。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天下无有不散筵席,就合上一千年,少不得有个分开日子。” |
魄散魂飞 | 同“魂飞魄散”。 | 1. 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可正是船至江心补漏迟,只着我魄散魂飞。”2. 明・徐霖《绣襦记》第三十出:“听说罢心悲痛,骇得我魄散魂飞似痴。” |
散带衡门 | 指退官闲居或过隐居生活。 | 《诗经・阵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
散灰扃户 | ①在地上撒灰,将门户关锁。②旧时因以“散灰扃户”讥讽防闲妻妾之病态心理与可笑行为。 | 《旧唐书・李益传》:“然少有痴病,而多猜忌,防闲妻妾,过为苛酷,而有散灰扃户之谭闻于时。故时谓妒痴为‘李益疾’。” |
妻离子散 | 妻子离异;子女流散。表示一家人被迫离散。 | 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上》:“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 |
天下无不散之宴席 | 天下没有不解散的聚会。指团聚是相对的,终究要分离的。 | |
云屯雾散 | 同“云屯鸟散”。 | 唐・魏征《隋书・梁叡传》:“所以周无上算,汉收下策,以其倏来忽往,云屯雾散,强则骋其犯塞,弱又不可尽除故也。” |
人心涣散 | 涣散:散漫,松懈。 思想不统一。形容人心不齐。亦作“人心涣漓”。 |
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元纪・顺帝至正二十四》:“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骚动。” |
盛筵易散 | 盛:盛大;筵:酒席。 再盛大的酒席容易散席。比喻良辰美事不会永久存在,总要消失。 |
清・王嗣槐《满庭芳》词:“少年欢乐事,鸾笙凤管,曲罢宵分。怪盛筵易散,青鬓难存。” |
阴灵不散 | 阴灵:日的灵魂。 比喻坏人、坏事虽已清除,但不良的影响还在作用。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59回:“想是他的阴灵不散,你们到前厅烧张纸儿。” |
雾散云披 | 喻变化之快。 | 汉・蔡邕《释诲》:“武夫奋略,战士讲锐,电骇风驰,雾散云披。” |
家散人亡 | 同“家破人亡”。 | 明・华阳散人《鸳鸯针》第四回:“谋为举人急些也罢,若进士就迟一科也得,何必恁急急倾一家、补一家的?萧掌科被他弄得家散人亡,我却比他还便宜两个人。” |
云集雾散 | 云聚集,雾消散。形容变化时刻都在发生。 | 汉・班固《西都赋》:“朝发河海,夕宿江汉,沉浮往来,云集雾散。”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散的成语、带散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