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撩的成语
带撩的四字成语(共找到20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心慌撩乱 | 心里慌张忙乱,心绪混乱。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九回:“却才上胡梯,踏了个空,争些儿跌了一交,因此心慌撩乱。” |
剔蝎撩蜂 | 喻惹事生非。 |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偏你这罢职归田一老农,公然敢剔蝎撩蜂。”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常是个争龙斗虎,剔蝎撩蜂。” |
课嘴撩牙 | 搬唇弄舌。课,用同“嗑”。 | 明・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连枝秀》:“锦心绣腹,宣扬《老子》经文,发科打诨,不离机锋;课嘴撩牙,长存道眼。” |
拨嘴撩牙 | 撩:引逗,挑弄。 指挑拨是非,胡言乱语。 |
明・汤显祖《牡丹亭・围释》:“中间放着个蓼儿洼,明助着番家打汉家。通事中间,拨嘴撩牙。” |
春色撩人 | 撩:撩拔,挑逗、招惹。 春天的景色引起人们的兴致。 |
宋・陆游《剑南诗稿・山园杂咏五首》:“桃花烂漫杏花稀,春色撩人不忍为。” |
鼻孔撩天 | 仰起头来鼻孔朝天。形容高傲自大。 | 宋陆游《入蜀记》卷五:“荆州绝无禅林,惟二圣而已。然蜀僧出关,必走江浙,回者又已自谓有得,不复参叩。故语云:‘下江者疾走如烟,上江者鼻孔撩天。徒劳他二佛打供,了不见一僧坐禅。’” |
撩蜂拨刺 | 撩:挑逗。 引逗蜜蜂拨开刺儿。比喻挑起事端。 |
清・俞万春《荡寇志》第89回:“你倒先来撩蜂拨刺,此仇如何不报?” |
撩蜂剔蝎 | 比喻招惹恶人,自讨苦吃。 | 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三折:“撩蜂剔蝎,打草惊蛇,坏了咱墙头上传情简帖。” |
神魂撩乱 | 撩乱:同“缭乱”,纷乱。 指心神纷乱不定。 |
宋・杨泽民《夜游宫》:“致得心肠转。教令得神魂撩乱。” |
撩火加油 | 犹言火上加油。 | |
没撩没乱 | 指没有情绪。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回:“过了两三日,众多闲汉都来伺候,见衙内心焦,没撩没乱,众人散了。” |
眼花撩乱 | 形容看见美色或繁复新奇的事物而感到迷乱。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颠不刺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则着人眼花撩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 |
撩虎须 | 犹捋虎须。谓冒犯虎威,担受风险。唐 裴铏《传奇·孙恪》:“无何使我撩虎鬚,几不脱虎口耳。 ”亦省作“ 撩虎 ”。清 王夫之《章灵赋》:“奋残形以殆庶兮,危叹於撩虎。 ”。 |
|
梦撒撩丁 | 比喻没钱应酬。同“梦撒寮丁”。 | 《元人散曲・庆宣和》:“若是自家空藏瓶,梦撒撩丁,花姑不重女猱轻,任谁,见哽。” |
撩蜂吃螫 | 犹言撩蜂剔蝎。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十一回:“那晁住娘子是刘六、刘七裹革出来的婆娘,他肯去撩蜂吃螫?说道:‘你不好问去?只是指使我!’” |
撩云拨雨 | 指人调弄风情。 | 明・徐复祚《投梭记・折齿》:“只亏你撩云拨雨不胡颜,我自有偷香手段,窃玉机关。” |
拨云撩雨 | 比喻男女间的挑逗。 | 元・刘致《一枝花・罗帕传情》套曲:“用一张助才情砑粉泥金纸,写就那诉离情拨云撩雨词。” |
撩是生非 | 惹是生非,造成麻烦后果。 | |
拨雨撩云 | 指挑逗、试探对方的情意。泛指调情。 | 明・李日华《南西厢记・猜诗雪案》:“你用心拨雨撩云,我好意与你传书递缄。小姐呵,不肯搜自己狂为,待要寻人破绽。” |
撩衣奋臂 | 撩:揭起;奋:举起。 揭开衣服,举起胳膊。形容准备动手的样子。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五回:这些番役都撩衣奋臂,专等旨意。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撩的成语、带撩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