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掌的成语

带掌的四字成语(共找到52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擦拳抹掌 见“摩拳擦掌”。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5回:“场外那一起报喜的,一个个擦拳抹掌的,都在那里盼里头的信。”
明若指掌
如指诸掌 《论语·八佾》:“或问褅之说。
子曰:‘子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后用“如指诸掌”比喻对事情非常熟悉了解。
春秋・孔子《论语・八佾》:“或问褅之说。子曰:‘子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烂若披掌 形容对情况非常熟悉。 清・王晫《今世说・客止》:“与人言古今成败,烂若披掌,听者忘倦。”
孤掌难鸣 孤:单独;鸣:叫。
比喻发出声音。一个巴掌拍不响。比喻一个人力量薄弱;难以成事。
韩非《韩非子・功名》:“人主之患在莫之应,故曰: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反掌之易 反掌:反手。
比喻事情十分容易办到。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六卷:“得了两州,心中大喜,不胜矜夸,谓取宋天下如反掌之易耳。”
一掴一掌血 掴:用巴掌打。
打一掌出现血印。比喻做事有效用,立竿见影。
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大概圣人做事,如所谓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直是恁地。”
洞如指掌
易如反掌 像翻转手掌一样;比喻做事很容易。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变所欲为,易如反掌,安于泰山。”
摩拳擦掌 形容行动之前心情激动;情绪高昂;急不可待。 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二折:“不是我十分强,硬主张,但题起厮杀呵,摩拳擦掌。”
运之掌上 运:运动,运转。
运转于手掌之上。比喻极其容易。
《齐桓晋文之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公孙丑上》:“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掌上明珠 手掌中的夜明珠。比喻极受钟爱的子女。 晋・傅玄《短歌行》:“昔君视我,如掌中珠;何意一朝,弃我沟渠。”
高掌远跖 比喻开拓,开辟。 汉・张衡《西京赋》:“缀以二华,巨灵赑屃,高掌远跖,以流河曲。”
玩于股掌之上 玩:玩弄;股:大腿;掌:手掌。
玩弄于大腿和手掌上。指轻易地把人操纵在手里任意摆布。
《国语・吴语》:大夫种勇而善谋,将还玩吴国于股掌之上,以得其志。
擦掌磨拳 形容准备动武,准备动手干或焦灼不安的样子。 《西游记》第二二回:“那大圣护了唐僧……见八戒与那怪交战,就恨得咬牙切齿,擦掌磨拳,忍不住要去打他。”
掌上观文 见“掌上观纹”。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曹操、孙权,吾视之若掌上观文,量此小县,何足介意!”
鸣剑抵掌 抵掌:击掌。
用击剑来表示志向。比喻勇士非常勇敢。
《后汉书・臧宫传论》:臧宫、马武之徒,抚鸣剑而抵掌,志驰于伊吾之北矣。
高掌远蹠 比喻开拓,开辟。 汉・张衡《西京赋》:“缀以二华,巨灵赑屃,高掌远蹠,以流河曲。”
扬眉抵掌 抵掌:双掌合在一起。
扬起眉毛,双掌合在一起。非常喜悦、珍惜的神态。
唐・姚思廉《梁书・任昉传》:“见一善则盱衡扼腕,遇一才则扬眉抵掌。”
了若指掌 比喻对情况十分明白清楚。 元《宋史・道学传序》:“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命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
王室鞅掌 鞅:古代用马拉车时安在马脖子上的皮套子;鞅掌:仪容不整,指事多,无瑕整理仪容。
旧时比喻公务繁忙。
难鸣孤掌 比喻力量单薄,难以成事。 清・平步青《霞外捃屑・时事・刘庸夫》:“在朝非守正不阿之臣,思兴利除害,奈随声附和者,讥不识时,则一薛居洲难鸣孤掌。”
明珠掌上 参见[掌上明珠]。
明如指掌 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好象指着自己的手掌给人看。 清・冯镇峦《读杂说》:“予于《聊斋》,钩清段明,明如指掌。”
握拳透掌 见“握拳透爪”。 《晋书・卞壶传》:“其后盗发壶墓,尸僵,鬓发苍白,面如生,两手悉拳,爪甲穿达手背。”
烂如指掌 犹言了如指掌。形容对情况了解得非常清楚。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第三卷:“其父成璧,亦异人,少为群盗,未尝读书识之无,乃古今之世代治乱,是非成败,烂如指掌。”
抵掌谈兵 兵:军事。
拍手畅谈军事。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一回:“挥毫作赋,则颉颃相如;抵掌谈兵,则伯仲诸葛。”
易同反掌 见“易如反掌”。 《北史・王轨传》:“此州控带淮南,邻接强寇,欲为身计,易同反掌。”
扼腕抵掌 用手握腕,击着手掌。表示很激动、振奋的神态。
抚掌大笑 抚掌:拍手。
拍手大笑。形容非常高兴。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女以手披纱扇,抚掌大笑曰:‘我固疑是老奴!’”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掌的成语、带掌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