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持的成语
带持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06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秉节持重 | 保持节操,谨慎稳重。 | 《后汉书・伏湛传》:“[伏湛]遭时反覆,不离兵凶,秉节持重,有不可夺之志。” |
持平之论 | 持平:保持公正;没有偏向。 公正的议论或调和折中的言论。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先师刘文正公曰:‘神仙必有,然必非今之卖药道士;佛菩萨必有,然必非今之说法禅僧。’斯其持平之论矣。” |
持之以恒 | 持:保持;坚持;之:代词;指所要坚持的东西;恒:长久;指恒心。 有恒心地坚持下去。也作“持之以久”。 |
宋・楼钥《攻愧集・雷两应诏封事》:“凡应天下之事,一切行之以诚,持之以久。” |
鹬蚌相持 | 《战国策·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都不相让。 渔翁来后把两个都捉住。比喻双方争执两败俱伤,便宜第三者。 |
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二折:“权待他鹬蚌相持俱毙日,也等咱渔人含笑再中兴。” |
持之有故 | 持:持论;立论;故:根据。 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根据。 |
荀况《荀子・非十二子》:“纵情性,安恣睢,禽兽之行,不足以合文通治,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 |
持戈试马 | 比喻作好准备,跃跃欲试。 | 《红楼梦》第七九回:“那金桂见丈夫旗纛渐倒,婆婆良善,也就渐渐的持戈试马。“ |
沿门持钵 | 原指僧、尼挨门向人求布施,后泛指到处乞求施舍。 | 明・高攀龙《讲义・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若天分之我不承受,此家当,我却无分了,便至沿门持钵,仰息他人。” |
守文持正 | 守:遵守;文:法度;持正:坚持正道。 指遵守法度,坚持正道。 |
北宋《新唐书・姚崇宋璟传赞》:故唐史臣称崇善应变以成天下之务。璟善守文持正。 |
持禄取容 | 持:拿;禄:薪俸;取容:取悦。 指为保住职位而去取悦别人。 |
宋・秦观《李固论》:“其大臣如张禹、孔光辈皆持禄取容,偷为一切之计。” |
持满戒盈 | 端盛满之水而留心不外溢。比喻居高位而能警戒自己不骄傲自满。 | 三国・魏・曹操《善哉行》之三:“持满如不盈,有德者能卒。” |
勤俭持家 | 以勤劳节约的精神操持家务。 | 毛泽东《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要提倡勤俭持家,勤俭办社,勤俭建国。” |
举纲持领 | 举:提出;纲:网的总绳;领:衣领。 提起网的总绳,网眼就张开了;提起衣领一抖,衣服就顺了。比喻办事要抓住关键。 |
汉・王充《论衡・程材》:“举纲持领,事无不定。” |
八方支持 | 形容各方面都支持、援助。 | |
持之有故,言之有理 | 持:持论,立论;故:根据。 立论有根据,讲话有道理。 |
战国・赵・荀况《荀子・非十二子》:“纵情性,安恣睢,禽兽之行,不足以合文通治,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 |
倒持泰阿 | 泰阿:宝剑名。 倒拿着剑,把剑柄给别人。比喻把大权交给别人,自己反受其害。 |
东汉・班固《汉书・梅福传》:“至秦则不然,张诽谤之罔,以为汉驱除,倒持泰阿,授楚其柄。” |
持衡拥璇 | 比喻掌握国家政权。 | 《北齐书・文宣帝纪》:“昔放勋驰世,沉璧属子;重华握历,持衡拥璇。” |
倒持太阿,授人以柄 | 泰阿:宝剑名。 倒拿着剑,把剑柄给别人。比喻把大权交给别人,自己反受其害。 |
《汉书・梅福传》:“倒持泰阿,授楚其柄。”汉・陈琳《谏何进召外兵》:大兵合聚,强者为雄,所为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祗为乱阶。 |
持橐簪笔 | 谓侍从之臣携带书和笔,以备顾问。 | 《汉书・赵充国传》:“持橐簪笔,事孝武皇帝数十年。” |
倒持太阿 | 见“倒持泰阿”。 | 《旧唐书・陈夷行传》:“自三数年来,奸臣窃权,陛下不可倒持太阿,授人鳟柄。” |
保盈持泰 | 指保持安定兴盛的局面。 | 参见“保泰持盈”。 |
鹬蚌持争,渔翁得利 | 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 《战国策・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面都不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 |
旷日持久 | 旷:荒废;耽搁;持:持续;拖延。 耽搁时日;长期拖延。 |
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四》:“今得强赵之兵,以杜燕将,旷日持久数岁,令士大夫余子之力,尽于沟垒。” |
老成持重 | 老成:老练成熟;持重:稳重;不轻浮。 原指年老有德;后形容人阅历多;稳重有经验;态度沉稳;不轻举妄动。 |
元《宋史・种师中传》:“师中老成持重,为时名将,诸军自是气夺。” |
坚持不渝 | 渝:改变。 坚持到底;决不改变。 |
|
秉轴持钧 | 秉:执持;轴:中心,枢纽;持:握;钧:古代制作陶器所用的转轮。 比喻官居要职,执掌政权或处于中心或关键位置。 |
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调和鼎鼐理阴阳,秉轴持钧政事堂。” |
持正不挠 | 挠:弯曲。 主持公道,不偏不向,不屈服。 |
《明史・蒋冕传》:“冕当正德之季,主昏政乱,持正不挠,有匡弼功。” |
持管窥天 | 管:竹管;窥:从小孔或缝隙里看。 通过竹管子的孔看天。比喻见闻狭隘或看事片面。 |
战国・庄子《庄子・秋水》: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 |
持正不阿 | 持守公正正派,不迎合阿谀。 |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一:“平居议论臧贬,务持正不阿;与人交,不以盛衰为轩轾。” |
枝叶相持 | 比喻相互扶助。 | 《汉书诸侯王表序》:“自幽平之后,日以陵夷,至虎厄沤河洛之间,分为二周围……既于王赧,降为庶人,用天年终。号位已绝于天下,沿犹枝叶相持,莫得居其虚位,海内无主,三十余年。” |
矜持不苟 | 矜持:保持庄严的态度;不苟:不草率。 端庄严谨,毫不马虎。 |
方志敏《清贫》:“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持的成语、带持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