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戴的成语

带戴的四字成语(共找到60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担戴不起 指承担不了责任。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七回:“若有些须怠慢,山人就担戴不起!”
倾耳戴目 倾耳:侧着耳朵细心倾听;戴目:仰视。
认真听,抬头看。形容殷切期盼。
东汉・班固《汉书・贾山传》:“使天下之人戴目而视,倾耳耳听。”
蚍蜉戴盆 比喻能力低而承担的任务极重。也比喻不自量力。 汉・焦赣《易林・复之萃》:“蚍蜉戴盆,不能上山。”
戴天履地 戴:顶着天;履:踏,踩着。
头顶着天,脚踩着地。形容人活在天地之间。比喻恩德深广,如天高地厚。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十五年》“晋大夫三拜稽首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为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风。’”
戴角披毛 戴:顶着;披:覆盖在肩上。
指兽类或变为牲畜。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瞿凤奴情愆死盖》:“孙谨后日倘有异心,天诛地灭,万劫戴角披毛。”
戴高帽子 吹捧、恭维别人。 《北史・儒林传下・熊安生》:“道晖好着高翅帽、大屐,州将初临,辄服以谒见。仰头举肘,拜于屐上,自言学士比三公。”
寒毛尽戴 戴,直立的样子。全句是说身上的细毛都直立起来。形容非常惊恐。又作“寒毛俱戴”、“寒毛竞竖”。 晋书夏统传:“闻君之谈,不觉寒毛尽戴,白汗四匝,颜如渥丹。”渥丹,红润的色泽。
穿靴戴帽 穿着衣服鞋帽的方式或习惯。比喻在写文章或讲话的前后硬加进一些例行的政治说教。 《雍熙乐府》第五卷:“捷讥的扮官员穿靴戴帽,付净的取欢笑搽土抹灰。”
戴眉含齿 见“戴发含齿”。 清・王夫之《石崖先生传略》:“夫孰知我兄弟之戴眉含齿,抱余疚于泉台也。”
戴霜履冰 形容不怕严寒,奔波于外。 晋・葛洪《抱朴子・勖学》:“于是莫不蒙尘触雨,戴霜履冰,怀黄握白,提清絜肥,以赴邪径之近易,规朝种而暮获矣!”
戴盆望天 头上顶着盆子看天。比喻行为和目的相反,愿望不可能达到。 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故绝宾客之知,亡家室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务一心营职,以求亲媚于主上。”
戴玄履黄 犹戴天履地。 《易・坤》有“天玄而地黄”之语。明・刘基《海宁应氏墓庵记》:“乃耆乃康,戴玄履黄,七十有八年。”
好戴高帽 比喻喜欢别人吹捧,喜欢听奉承讨好的话语。 《北史・熊安生传》:“宗道晖好著高翅帽,大屐。州将初临,辄服以谒见。”
感恩戴德 感激别人的恩德。戴:尊敬;推崇。
晋・陈寿《三国志・骆统传》:“今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
戴月披星 身披星星,头顶月亮。形容早出晚归,辛勤劳动,或日夜赶路,旅途辛苦。 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官人每不在家里快活,也这般披星戴月生受。”
乘车戴笠 乘:坐,驾;笠:斗笠。
比喻不因为富贵而改变贫贱之交。
晋・周处《风土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卿乘马,后日相逢卿当下。”
含牙戴角 见“含牙带角”。 《淮南子・修务训》:“含牙戴角,前爪后距。”
感戴莫名 感戴:感恩戴德;莫名:说不出来。
感激之情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
戴清履浊 犹戴天履地。清指天,浊指地。 五代十国・前蜀・杜光庭《都监将军周天醮词》:“伏念戴清履浊,寓世立身,事主奉亲,自家刑国,虽忠贞励节,勤瘁在公,而休祉难臻,愆违易集。”
戴头而来 戴:头顶着。
戴着脑袋前来。形容无所畏惧的样子。
唐・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头而来矣。’”
戴大帽子 比喻给人加上夸大了的罪名。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8回:“中丞穿的是件接衫,也没有戴大帽子。”
父仇不共戴天
戴星而出 戴:头顶着。
天没亮就出门了。形容人非常勤劳。
宋・苏轼《东坡应诏集・策别》:“夫今为京兆者,戴星而出,见烛而入,早出晚归。”
戴天蹐地 犹戴天履地。 明・方孝孺《曹处士墓碣铭》:“吾先祖考,继世为宋民,戴天蹐地,受德泽者三百余年。”
披麻戴孝 指长辈去世,子孙身披麻布服,头上戴白,表示哀悼。 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二折:“你也想着一家儿披麻带孝为何由,故来这灵堂里寻斗殴。”
戴绿帽子 比喻妻子有外遇的丈夫。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九章:“只要不怕戴绿帽子,横竖有人巴结。”
披星戴月 身披星星,头戴月亮。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十分辛苦。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5卷:“披星戴月,早起晚眠。”
垂发戴白 戴白:指白发老人。
指幼儿与老人。
《后汉书・邓禹传》:禹所止,辄停车住节,以劳来之,父老童稚,垂发戴白,满其车下,莫不感悦。
举首戴目 举:抬起;戴目:仰视的样子。
形容望着远处而有所期待或殷切期待。
宋・王安石《上田正言书》:“天下举首戴目,属心执事者,难以一二计。”
负山戴岳 负:背负;戴:头顶。
背负高大的山岳。比喻肩负重任。
《周书・晋荡公护传》:“生死肉骨,岂过今恩,负山戴岳,未足胜荷。”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戴的成语、带戴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