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彻的成语

带彻的四字成语(共找到43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漫天彻地 漫:满;彻:透。
满山遍野,形容众多而密集。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9回:“隔江炮响,四下火船齐到,但见三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风,漫天彻地。”
贯彻始终 贯彻:彻底实现或体现。
指自始至终地坚持下去。
曾朴《孽海花》第34回:“对于内学相宗各法门,尤能贯彻始终。”
彻心彻骨 彻:通透,彻底。
通心透骨。形容疼痛到了极点。
方志敏《可爱的中国》:“那兵士手脚被吊得彻心彻骨的痛,大声哀叫。”
通宵彻夜 整夜。 明・无心子《金雀记・守贞》:“他爱我……通宵彻夜之妙。你与姐姐说,不要轻慢人。”
淋漓透彻 淋漓:形容湿淋淋往下滴,比喻尽情,酣畅。
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也形容非常痛快。
清・颐琐《黄绣球》第三回:怎么他竟变成了一个人?这些话竟讲得淋漓透彻。
为人为彻 彻:彻底。
指帮人要帮助彻底。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4回:“哥哥,为人为彻,已经调动我这馋虫,再去寻个儿来,老猪细细的吃吃。”
彻底澄清 彻底:水清见底;澄清:明净。
形容非常廉洁清白。指彻底清查,毫无保留。
《北史・宋世良传》:“府君非惟善政,清亦彻底。”
轻莹秀彻 莹:光洁明亮;秀:秀丽;彻:透彻。
比喻诗文的意境新、词藻精、语句俊雅。
唐・柳宗元《愚溪诗序》:清莹秀彻,锵呜金石。
救人须救彻 救:援助,挽救;彻:彻底。
比喻救助别人应该做得彻底,不能半途而废。
明・沈受先《三元记・毁券》:“你身无盘费,岂能同去,若又拆散,不如不救你了。自古道救人须救彻,叫当直的,银子取五两过来。”
清莹秀彻 莹:光洁明亮;彻:通透。
清洁光亮、秀丽透彻。形容诗文意境清新,词藻华美。
唐・柳宗元《愚溪诗序》:“清莹秀彻,锵鸣金石。”
光明洞彻 明亮通透。 晋・葛洪《抱朴子・仙药》:“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泽漆,青者如翠羽,黄者如紫金,而皆光明洞彻如坚冰也。”
彻桑未雨
云彻雾卷 象烟云消散一样。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 《魏书・废出三帝纪》:世祖太武皇帝,握金镜以照耀,击玉鼓以铿锵,神武之所牢笼,威风之所兰轹,莫不云彻雾卷,瓦解冰消。
从头彻尾 自始至终。 宋・朱熹《答吕伯恭》:“不免索性说了,从头彻尾只是此一个病根也。”
响彻云际 见“响彻云霄”。 明・袁宏道《吴游记・虎丘》:“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
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 杀人必须要看到流血,救人必须彻底。比喻做事要认真彻底。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回:“鲁智深道:‘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洒家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沧州。’”
彻内彻外 见“彻里彻外”。 郭沫若《屈原》第二幕:“到了你们这一代就不同了,你们根本就没有受过烙印,所以你们的诗,彻内彻外,都是自己作主人。”
格天彻地 格:感通;彻:贯通,深透。
感天动地。
清・冒襄《影梅庵忆语》:“此种精诚,格天彻地,呕血剖心,能与龙比并忠,曾闵齐孝。”
救人救彻,救火救灭 比喻帮助人要帮到底,不能半途而废。 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一折:元来和关胜一伙,都是梁山泊上好汉。救人须救彻。我有心救了关胜,怎好不救他。
痛彻骨髓 痛到骨头里。比喻痛恨或悲伤之极。 巴金《雨》:“而我们却在灭亡的途中挣扎,终于逃不掉悲惨的命运,这真叫人感到痛彻骨髓。”
响彻云表 见“响彻云霄”。 清・王韬《淞滨琐话・仙井》:“兰香亦鼓云和之瑟,音韵悠扬,响彻云表。”
通前彻后 从开头到结尾。全部,整个。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经四》:“大凡读书须要通前彻后看,故得圣人之意。”
通天彻地 ①形容本领十分高强。②从天到地,到处。 元・石君宝《李亚仙花酒曲江池》第二折:“总饶你便通天彻地的郎君,也不够三朝五日遭瘟。”
大彻大悟 彻:明白;贯通;悟:领会;领悟。
最彻底的了解和最深刻的觉悟。佛教或道教指识破本来面目。
元・郑德辉《立成汤伊尹耕萃》:“盖凡升天之时,先参贫道,授与仙诀,大彻大悟以后,方得升九天朝真而观元始。”
彻里彻外 从里到外,完完全全。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0回:“又叫裁缝与武松彻里彻外做秋衣。”
固不可彻 固:固执;彻:透彻,明白。
非常固执,无法说服。
《列子・汤问》: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彻上彻下 彻:贯通。
贯通上下。
春秋・孔子《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宋・朱熹集注引宋・程颢曰:“夫彻上彻下语。”
洞彻事理 洞彻:透彻,深远;理:道理,规律。
深入透彻了解事物规律。
连更彻夜 见“连更晓夜”。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6卷:“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连更彻夜走归郑州去。”
痛楚彻骨 形容痛苦万分。 宋・洪迈《夷坚甲志・神告方》:庖人挥刀误伤指,血落食中,恍惚之际,手若为人所掣,入镬内,痛楚彻骨,号呼欲死。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彻的成语、带彻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