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弊的成语
带弊的四字成语(共找到53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政荒民弊 | 荒:荒废,荒乱;弊:劳困,困疲。 政治荒乱,百姓困疲。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君贤臣忠,国之盛也;父慈子孝,家之盛也。今政荒民弊,覆亡是惧,臣何敢言盛。” |
宿弊一清 | 多年的弊病一下就肃清了。 | 《清史稿・林则徐传》:“吴中洊饥,奏免逋赋,前在籓司任,议定赈务章程,行之有效,至是仍其法,宿弊一清。” |
通同作弊 | 作弊:用欺骗的手段做违法乱纪或不合规定的事情。 串通一起做坏事。 |
元・白朴《墙头马上》第三折:“你与孩儿通同作弊,乱我家法。” |
有一利即有一弊 | 弊:弊病,害处。 在这一方面有好处,在另一方面就会有坏处。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46回:“天下事有一利即有一弊,那里有没有弊病的道理。” |
遗簪弊履 | 同“遗簪坠屦”。 | 《魏书・孝静帝纪》:“帝曰:‘古人念遗簪弊履,欲与六宫别,可乎?’” |
徇私舞弊 | 为了个人利益或照顾私人关系而弄虚作假;做不合法规的事。徇:依从;舞弊:用欺骗的方法做违反法规的事。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3回:“谁想这伙官员,贪滥无厌,徇私舞弊,克减酒肉。” |
作法自弊 | 谓自己立法反而使自己受害。语出《史记·商君列传》:“(秦惠王)发吏捕商君。 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 ’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
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秦惠王)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
弊绝风清 | 弊:弊病;弊端。 营私舞弊、欺诈蒙骗的事情完全没有;风气十分良好。形容坏风气一扫而空。 |
宋・周敦颐《拙赋》:“呜呼,天下拙,刑政彻;上安下顺,弊绝风清。” |
弊帷不弃 | 帷:帐幕。 破旧的帐幕也不轻易抛弃。指物品虽已破旧,却有用处。 |
《礼记・檀弓下》:仲尼之畜狗死,使子贡埋之,曰:‘吾闻之也,敝帷不弃,为埋马也;敝盖不弃,为埋狗也。’ |
权衡利弊 | 权:称砣。 衡:称杆。 权衡:比较,衡量。 比较一下哪一个有利哪一个有害。 |
邓小平《贵州新区工作的策略》:“在处理杂色武装问题时,要依据不同对象,权衡利弊,审慎处理。” |
舌柔顺终以不弊 | 弊:破坏。 道家认为舌软易存,齿硬易折。比喻为人、说话柔顺,才能避免祸患。 |
《孔丛子・抗志》:老莱子曰:‘子不见夫齿乎?虽坚刚,卒尽相摩;舌柔顺,终以不弊。 |
家有弊帚,享之千金 | 弊帚:破扫帚;享:供奉。 自家的破扫帚被认为价值千金。比喻自己的东西即使不好也倍觉珍贵。有时用于自谦。 |
汉・班固《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帝闻之,下诏让吴汉副将刘禹曰:‘城降,婴儿老母,口以万数,一旦放兵纵火,闻之可谓酸鼻。家有弊帚,享之千金。禹宗室子孙,故尝更职,何忍行此!’” |
各有利弊 | 各:各自;弊:害处。 指事物的作用有好处也有坏处。 |
刘少奇《论党内斗争》:“这些办法,这些道路,对我们当时情况又各有利弊。” |
医时救弊 | 匡正时政的弊病。 | 宋・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六:“及唐元宗时,宰相姚元崇直奏十事,可以坐销患害,立致升平,惟虑至尊,未能留意。医时救弊 ,无出于斯!” |
金舌弊口 | 金舌:用金子做舌头;弊:破。 用金做的舌头,说破了嘴。比喻说话很多,枉费口舌。 |
《荀子・正论》:“金舌弊口,犹将无益也。” |
兴利剔弊 | 剔:剔除;弊:弊端,害处。 兴办有利的事业,除去各种弊端。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6回:“趁今日清静,大家商议两件兴利剔弊的事,也不枉太太委托一场。” |
营私舞弊 | 营:谋求;舞:玩弄;弊:坏事。 为了谋求私利而玩弄欺骗手段;违法乱纪。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南洋兵船虽然不少,叵奈管带……营私舞弊,那里还有公事在他心上。” |
欲益反弊 | 犹言欲益反损。 | 金・王若虚《五经辨惑上》:“元凯于此,不独诬经,而其于《左传》,亦所谓欲益而反弊也。” |
弊车驽马 | 敝:破;驽马:劣马。 破车劣马。比喻清廉俭朴。 |
西汉・刘向《说苑・臣术》:“赖君之赐,得以寿三族及国,交游皆得生焉,臣得暖以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 |
积久弊生 | 积:积累;久:时间长;弊:弊病,弊端。 事物久而不变,就会产生弊病。 |
|
坐而待弊 | 坐着等死。比喻遭遇危难而不采取积极的措施。 | 语出三国・蜀 诸葛亮《后出师表》:“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
杜弊清源 | 杜绝弊端,廓清来源。 | 清・林则徐《烧毁匪船以断英船接济折》:“臣等仍多派妥干员弁,于各口加倍严查,终期杜弊清源。” |
除奸革弊 | 除掉坏人,改革弊端。 | 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一折:“小官职居清廉,理当正直,除奸革弊也呵。” |
寻弊索瑕 | 犹言吹毛求疵。 | 明・沈德符《野获编补遗・内阁・江陵议分祀天地》:“江陵身后,攻之者寻弊索瑕,以功为罪。” |
民力凋弊 | 人民生活穷困。 | 汉・荀悦《汉纪・武帝纪四》:当武帝之世,赋役烦众,民力凋弊。 |
弊衣疏食 | 破旧的衣着,粗粝的饭食。指生活清苦。 | 《周书・柳虬传》:“弊衣疏食,未尝改操。” |
有利有弊 | 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 陆文夫《被女性化的苏州人》:“世间事总是有长有短,有利有弊。” |
无私有弊 | 私:私心;弊:欺骗、蒙混的事情。 因处在嫌疑之地,虽然没有私弊,但容易被人猜疑。 |
清・李宝嘉《活地狱》第26回:“可是这个风声出去,人家一定说是无私有弊。” |
千金弊帚 | 比喻东西虽然微贱,却十分珍惜重视。 | 宋・苏轼《次韵秦观……将入京应举》诗:“千金弊帚那堪换,我亦淹留岂长算。” |
弊衣箪食 | 破旧的衣服和粗粝的饭食。指生活清苦。 | 《周书・儒林传论》:“其沉默孤微者,亦笃志于章句,以先王之道,饰腐儒之姿,达则不过侍讲训胄,穷则终于弊衣箪食。”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弊的成语、带弊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