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干的成语

带干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63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敢想敢干 敢于冲破某种束缚思索问题和发表意见。 康濯《太阳初升的时候》:“其实既是个细琢细磨的能人巧匠,也有着敢想敢干的猛烈劲儿。”
干圆洁净
口燥喉干 燥:干。
形容非常干渴。
老舍《赵子曰》:“直喊到他口燥喉干,心中发空,才打道进城回公寓。”
不干好事 不做有益的事情。
善罢干休 善:好好地;甘休:情愿罢休。
好好地解决纠纷,不再闹下去(多用于否定)。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五回:“他看见奶奶比他标致,可比他得人心儿,他就肯善罢干休了?”
焦唇干肺 谓忧心如焚,肺为之枯干。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顺民》:“三年苦身劳力,焦唇干肺,内亲群臣,下养百姓,以来其心。”
领导干部
墨汁未干 写字的墨汁还没有干。比喻协定或盟约刚刚签订不久(多用于指责对方违背诺言)。 毛泽东《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可是墨汁未干,将军们即奉命作成消灭边区的军事计划。”
大干物议 干:冒犯;物议:众人的议论。
引起众多的议论或引起舆论的不满。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9回:“恐怕他摆出老前辈的架子来,那是大干物议的。”
一干人犯 指罪犯和有关的人。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7回:“奸夫淫妇,虽该重罪,已死勿论。其余一干人犯,释放宁家。”
强干弱枝 加强树干,削弱枝叶。比喻削减地方势力,加强中央权力。 西汉・司马迁《史记・汉兴以来诸侯年表序》:“而汉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临,秉其厄塞地利,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矣。”
瓮尽杯干 原指酒已喝尽。比喻钱已用完。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5卷:“陈秀才那时已弄得瓮尽杯干,只得收了心,在家读书。”
邦国桢干
唇干口燥 形容说话过多而出现口干舌燥的现象。 《古乐府・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唇干。”
干啼湿哭 干啼:没有眼泪地啼哭。
湿哭:有眼泪地啼哭。
无泪和有泪地哭。①形容哭哭啼啼。②也泛指因苦楚而呈现的各种表情。亦作“湿哭干啼”。
《北齐书・尉景传》:“景曰:‘小儿惯去,放使作心腹,何须干啼湿哭不听打耶!’”
灯尽油干 灯光尽灭,灯油耗干。比喻人的精力或财力都消耗一空。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24回:“初然发嗽,嗽久成哑,渐渐如灯尽油干一般,寂然隐了。”
干柴烈火 形容男女之间强烈情欲要求,多用于不正当的男女关系。也形容情绪高涨。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9回:“今日天缘凑巧,竟赏了他,真是一对烈火干柴,如胶投漆,燕尔新婚,连日那里拆的开。”
倒持干戈 犹言倒持泰阿。干、戈,皆兵器。 《后汉书・何进传》:“大兵聚会,强者为雄,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只为乱阶。”
鼓足干劲 鼓:鼓动,振作。
把劲头鼓足,准备做事。
朱德《上黔灵山》:“青年子弟多豪俊,鼓足干劲建家乡。”
煨干避湿 见“煨干就湿”。 元・李行道《灰阑记》第四折:“生下这孩儿,十月怀胎,三年乳哺,咽苦吐甜,煨干避湿,不知受了多少辛苦。”
推干就湿 同“推燥居湿”。 明・徐田臣《杀狗记・孙荣奠墓》:“三年乳哺恩爱深,推干就湿多劳顿。”
载戢干戈 载戢:装运收藏;干戈:古代的两种武器,引申为战争。
将武器收藏起来。指不再诉诸武力。
《诗经・周颂・时迈》:“载戢干戈,载櫜弓矢。”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鼓:鼓动,振作;上游:比喻前列或高位。
把劲头鼓足,努力争取进入先进行列。
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1958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风马牛不相干
煨干就湿 极言抚育孩子的辛苦。 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三折:“不想共乳同胞一体分,煨干就湿母艰辛。”
干城之将 干城:盾牌和城墙,比喻捍卫者。
指保卫国家的大将。
《诗经・周南・兔罝》:“纠纠武夫,公侯干城。”《孔丛子・居卫》:“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焉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者也。”
外腴中干
干将莫邪 干将、莫邪:古代宝剑名。
锋利的宝剑的代称。
《战国策・齐策五》:“(苏秦说齐闵王曰)今虽干将莫邪,非得人力,则不能割刿矣。”
口干舌燥 非常干渴。多形容天热或说话很多;费尽口舌。 三国・魏 曹植《善哉行》:“来日大难,口燥唇干;今日相乐,皆当喜欢。”
插汉干云 持汉:插入河汉;干云:高入云霄。
形容非常高。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淆水》:其水南流经鲁阳关左右,连山插汉,秀木干云。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干的成语、带干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