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屦的成语

带屦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6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葛屦履霜 冬天穿著夏天的鞋子。比喻过分节俭吝啬。 《诗经・魏风・葛屦》:“纠纠葛屦,可以履霜?”《幼学琼林・卷二・衣服类》:“葛屦履霜,诮俭啬之过甚。”
冠屦倒施 见“冠履倒易”。 明・李贽《〈忠义水浒传〉序》:“盖自宋室不竞,冠屦倒施,大贤处下,不肖处上。”
踊贵屦贱 踊:古代为受过刖刑的人制作的鞋;屦:用麻、草制成的鞋。
受刖刑者穿的鞋价钱比普通人穿的鞋还要贵。比喻社会现象不正常。
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三年》:国之诸市,屦贱踊贵,民人痛疾。
刖足适屦 刖:截断;屦:鞋。
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和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的牵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
削趾适屦 见“削足适履”。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董如彪》:“姊妹作奇想,便强人削趾适屦。”
天冠地屦 比喻双方相差极大。 西汉・司马迁《史记・日者列传》:“夫卜而有不审,不见夺糈;为人主计而不审,身无所处。此相去远矣,犹天冠地屦也。”
剑及屦及 形容行动坚决迅速。 左丘明《左传・宣公十四年》:“楚子闻之,投袂而起,屦及于窒皇,剑及于寝门之外,车及于蒲胥之市。秋九月,楚子围宋。”
屦及剑及 屦:鞋;及:赶上。
形容人奋发兴起,行动果断迅速。
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四年》:“投袂而起,屦及于窒皇,剑及于寝门之外,车及于蒲胥之市。秋九月,楚子围宋。”
截趾适屦 切断脚趾去适合鞋子的大小。比喻不合理的迁就。 《后汉书・荀爽传》:“截趾适屦,敦云其愚。”
纳屦踵决 纳:穿;屦:鞋;踵:脚后跟;决:破裂。
穿上鞋子,破了后跟。形容衣着褴褛。
战国・庄子《庄子・让王》:“三日不举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而肘见,纳屦而踵决。”
屦贱踊贵 原指被砍郐的人很多,致使鞋子价贱而踊价贵。后形容刑罚既重又滥。也比喻犯罪的人多。 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三年》:“国之诸市,屦贱踊贵,民人痛疾。”
削足适屦 适:适应;屦:鞋。
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和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的牵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
《淮南子・说林训》:夫所以养而害所养,譬犹削足而适履,杀头而便冠。
刖趾适屦 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和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的牵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明帝纪》裴松之注引《魏略》:“刖趾适屦,刻肌伤骨,反更称说,自以为能。”
蒙袂辑屦 用袖子蒙着脸,脚上拖着鞋。形容十分困乏的样子。 《礼记・檀弓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
刻足适屦 屦:麻制的单底鞋。
按照鞋的大小来削自己的脚。比喻主次颠倒。
宋・陆游《读何斯举黄州秋居杂咏次其韵》:“昔人亦有言,刻足以适屦。”
遗簪坠屦 遗:遗失;坠:掉落;屦:鞋子。
掉落的簪和鞋子,比喻旧物。后指不忘旧友叫“不弃遗簪坠屦”。
《北史・韦瓊传》:“昔人不弃遗簪坠屦者,恶与之同出,不与同归。吾之操行,虽有不逮前烈,然舍旧录新,亦非吾志也。”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屦的成语、带屦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