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对的成语

带对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00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抽黄对白 谓只求对仗工稳。 唐・柳宗元《乞巧文》:“眩耀为文,琐碎排偶,抽黄对白,啽哢飞走。”
当门对户 见“门当户对”。
衾影独对 衾:被子;影:影子。
独自一个人。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7回:“到了衾影独对的时候,真有此情此景。”
对不起 表示抱歉的客套话。 曾朴《孽海花》第30回:“明明雯青为自己而死,自己实在对不起雯青,人非木石,岂能漠然!”
对症下药 症:病症;下药:用药。
医生针对病人的病情开方用药。比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具体有效措施。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41卷:“克己复礼,便是捉得病根,对证下药。”
应对不穷 应对:回答。
回应问话没有答不出来的。形容学识渊博,思维敏捷。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2回:“玄宗见他应对不穷,十分欢喜,即擢为翰林学士。”
对号入座 比喻有些人沉不住气,对于未点名的批评自己跳出来认账或把人或物放到应该放的位置上去。 张恨水《夜深沉》第八回:“第三件事是去买两天对号入座的戏票子。”
牛农对泣 睡在牛衣里,相对哭泣。形容夫妻共同过着穷困的生活。 《汉书・王章传》:“初,章为渚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决,涕泣。”
冤家对头 仇人,仇敌。 清・李渔《慎鸾交・狠图》:“谁想才学之才与钱财之财两下里是冤家对头,从来不肯见面的。”
诡词以对 诡词,虚假的话。全句是说,以不真实的话回答对方。 谷梁传文公六年:“故士造辟而言,诡词而出。”后汉书赵岐传:“贼欲胁以为帅,岐诡词得免。”胁,威胁逼迫的意思。
当面锣,对面鼓 比喻面对面地商量、对证或争论。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51回:“他听见俺娘说不拘几时要对这话,他如何就慌了。要是我,你两个当面锣、对面鼓的对不是!”
空对空 空:没有内容。
以空头对付空头。形容空虚不实。
南朝・梁・武帝《灵空》:皆从妄所妄,无非空对空。
驴头不对马嘴 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同“驴唇不对马嘴”。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52回:“陈正公听了这些话,驴头不对马嘴,急了一身的臭汗。”
驴唇不对马口 比喻说话写文章,前言不搭后语,两不相合。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94回:“稍一疏神,便说的驴唇不对马口,那还有什么趣味呢!”
死对头 指难以和解的仇敌。 高阳《胡雪岩全传・萧瑟洋场》:“现在他们怕我们防得厉害,犯不着为这点小事,做成个死对头。”
对着和尚骂贼秃 表面骂第三者,实际是指桑骂槐骂对方。 鲁迅《彷徨・肥皂》:“你简直是在‘对着和尚骂贼秃’了。我就没有给钱,我那时恰恰身边没有带着。”
三夫之对 见“三夫之言”。 《晋书・王濬传》:“今臣之信行,未若曾参之著;而谗构沸腾,非徒三夫之对,外内扇助,为二五之应。”
楚囚对泣 楚囚:指被俘到晋国的楚人钟仪;后比喻处于危难窘迫境地的人;对泣:相对哭泣。
现泛指处于危难窘迫之境的人相对而泣。
宋・杨万里《新亭送客》:“柏壁置人添一笑,楚囚对泣后千年。”
对证用药 见“对症下药”。
对床夜语 两人夜间对床共语。 宋・张元幹《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词:“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
对景挂画 比喻本身的举动恰恰和客观情形相应。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92回:“黄昏二字,虽是对景挂画,就只可惜是个俗语。”
临军对垒 临:面对;垒:军营,堡垒。
面对敌方军队。指作战的场合。
明・无名氏《万国来朝》第三折:“领将驱兵勇战敌,临军对垒惯相持。”
相对如宾 宾:宾客。
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
清・张岱《天保九如》:“齐眉举案,相对如宾。”
对床夜雨 指亲友或兄弟久别重逢,在一起亲切交谈。 唐・白居易《雨中招张司业宿》诗:“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眠。”
门当户对 门、户:代指整个家庭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和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等;当:相称;对:合适;对等。
旧指男女双方家族的社会政治地位和经济状况不相上下;适宜通婚结亲。现泛指人与人的身份相等;物与物的对称适合等。
宋・张端义《贵耳集》中卷:“个样村僧,岂是寻常种草?要得门当户对,还他景胜人奇。”
洒扫应对 洒水扫地,酬答宾客。封建时代儒家教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宋・朱熹《〈大学章句〉序》:“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
天生一对 指生来就注定为一对。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十回:“明明果是佳人才子,天生一对也,便是嫣素也觉风光。”
对证处方
晨夕相对 早晚相处在一起。 西湖佳话西泠韵:“郎君若如此相谅,便晨夕相对,无伤也,何必去之太促?”
牛头不对马面 比喻答非所问或对不上号。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二十四回:“尽其所有写上,都是牛头不对马面。”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对的成语、带对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