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字的成语
带字的四字成语(共找到92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咬文嚼字 | 指过分推敲字句;或讥讽迂腐不达事物;寻章搞句的人。 | 元・乔吉《小桃红・赠刘牙儿》曲:“含宫泛微,咬文嚼字,谁敢嗑牙儿。” |
字挟风霜 | 比喻文笔褒贬森严。 | |
逐句逐字 | 见“逐字逐句”。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十一回:“自上横行退一字成句,逐句逐字逆读,俱成回文。” |
字顺文从 | 用词行文自然妥贴,表达清楚。 | 清・陈田《〈明诗纪事戊签〉序》:“其间独照之匠,若荆川、遵岩、震川,变秦汉为欧曾,易诘屈謷牙为字顺文从。” |
梳文栉字 | 谓训释文字。 | 清・曾国藩《朱慎甫遗书序》:“袭为一种破碎之学,辨物析名,梳文栉字,刺经典一二字,解说或至数千万言,繁称杂引,游衍而不得所归。” |
待字闺中 | 留在闺房里等待许配(闺:好卧室)。 |
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女子许嫁,笄而字。” |
只字片纸 | 不多的几句话,极少的几个字。指零碎的文字材料。 | 晋・陆机《谢平原内史表》:“片言只字,不关其间。”宋・苏轼《石苍舒醉墨堂》:胡为议论独见假,只字片纸皆收藏。 |
金字招牌 | 旧时商店用金粉涂字的招牌;也指商店资金雄厚;信誉卓著。现比喻人炫耀的名义或称号。也作“金字牌匾”。 | 清・曾朴《孽海花》第25回:“总算一帆风顺,文武全才的金字招牌,还高高挂着。” |
一字一珠 | 形容歌声婉转圆润。也比喻文章优美,辞藻华丽。 | 唐・薛能《赠歌者》诗:“一字新声一颗珠,转喉疑是击珊瑚。” |
十字路头 | 道路横直交叉的地方。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十回 :“刽子手叫起恶杀都来,恰好午时三刻,将王庆押到十字路头,读罢犯由,如法凌迟处死。” |
字里行间 | 字词里边;文句中间。指文章字句间所透露出来的思想感情。 | 南朝・梁・简文帝《答新渝侯和诗书》:“垂示三首,风云吐于行间,珠玉生于字里。” |
八字没一撇 | 比喻事情还没有眉目。 | 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人事》:“《通俗编》:‘朱子《与刘子澄书》: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人不自领会。’按今有‘八字不见两撇’之谚,似又因于此语。凡事无端绪者,谓之八字不曾见两撇。” |
识文谈字 | 见“识文断字”。 | 明・无名氏《薛苞认母》第二折:“孩儿也,你是个识文谈字的人。” |
咬字眼儿 | 在措辞方面挑毛病(多指对别人说的话)。 | |
拆牌道字 | 见“拆白道字”。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回:“行令猜拳频递盏,拆牌道字漫传钟。” |
八字没见一撇 | 比喻事情毫无眉目,未见端绪。 | 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人事》第三卷:“《通俗编》:‘朱子《与刘子澄书》: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人自不领会。’按今有‘八字不见两撇’之谚……凡事无端绪者,谓之八字不曾见两撇。” |
挑字眼儿 | 从措辞用字上找小毛病。 | |
咬音咂字 | 形容说话一字一板,郑重其事。 | 萧乾《栗子・皈依》:“‘所以你这臭丫头就没了魂似地跟了下去,对吗?’老妇人咬音咂字地说。” |
俗下文字 | 指为应付世事而写的平庸的应酬文章。 | 唐・韩愈《与冯宿论文书》:“时时应事作俗下文字,下笔令人惭。” |
言从字顺 | 从:通顺。 语言文字通顺、流畅。 |
唐・柳宗元《叙说》:盖以其落浮夸之气,得忧患之助。言从字顺,遂透真理耳。 |
嚼字咬文 | 嚼:将食物咬烂。 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实质。 |
清・张南庄《何曲・序》:“讵能嚼字咬文,又何须之乎者也。” |
白纸黑字 | 白纸上写着黑字。比喻有确凿的文字凭据;不容抵赖或改悔。 | 孙中山《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曾不思宪法之所以有效力,全恃民众之拥护,假使只有白纸黑字之宪法,决不能保证民权,俾不受军阀之摧残。” |
字正腔圆 | 形容吐字准确;唱腔圆熟。 |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接着便也说了这一句谚语,字正腔圆,果然是道地的无锡话。” |
咬文齧字 | 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同“咬文嚼字”。 | |
贫于一字 | 贫:贫乏。 贫乏得找不到一个适当的字。形容苦心作文,炼字艰难。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练字》:故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一字非少,相避为难也。 |
一字一板 | 形容说话从容清楚。 | 老舍《二马》:“温都太太把房钱,吃饭的时间,晚上锁门的时候,和一切的规矩,都当着伊牧师一字一板的交待明白了。” |
永字八法 | ||
一字千秋 | 谓文字警辟,足垂久远。 |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一》:“夫诗以一字千秋者也,史以千秋一字者也。” |
载酒问字 | 指人有学问,常有人登门求教。也比喻勤学好问。 | 《汉书・扬雄传下》:“家素贫,嗜酒,人希至门。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又,“乃刘棻尝从雄学作奇字。” |
行间字里 | 谓文章的字句中间。 | 南朝・梁・简文帝《答新渝侯和诗书》:“垂示三首,风云吐于行间,珠玉生于字里。”清・平步青《霞外■(扌麕)屑・论文下・文章圈点》:“书有圈点勾勒,始自前明中叶选刻时文陋习。然行间字里,触眼特为爽豁,故仿而用之。”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字的成语、带字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