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妄的成语

带妄的四字成语(共找到64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言狂意妄 妄:胡乱。
说话放肆,思想狂妄。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杜少陵》:“歜上书之明年,言狂意妄,圣天子不赐镬樵全生,弃逐岭表。”
妄称尊大
遁天妄行 谓违背自然规律而胡作非为。 南朝・宋・宗炳《明佛论》:“皆违理谬感,遁天妄行,弥非真有矣。”
赦不妄下 赦:赦令;妄:胡乱。
不胡乱下达赦令。形容赏罚严明。
晋・常璩《华阳国志・刘后主传》:“故亮时,军旅属兴,赦不妄下也。”
妄言妄听 妄:不实。
说得人随便说,听的人随便听,都不认真看待。
战国・庄子《庄子・齐物论》:“予尝为女妄言之,女亦以妄听之。”
妄作胡为 妄:狂妄;胡:乱。
不顾法纪或舆论,毫无顾忌地做坏事。
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三折:似恁般妄作胡为,敢欺侮咱浮踪浪迹。
诞妄不经 荒诞虚妄,不合常理。 明・沈德符《野获编・释道・夷僧行法》:“按骥上此疏时,思任发已逃去不获,乃为诞妄不经之语。”
轻举妄动 轻:轻率;妄:胡乱;任意。
不经慎重考虑;轻率任意地行动。
先秦・韩非《韩非子・解老》:“众人之轻弃道理而易忘举动者,不知其祸福之深大而道阔远若是也。”
狂妄自大 狂妄:极端的自高自大。
狂妄傲慢;自以为了不起。
《旧唐书・皇甫镈传》:“执谊,叔文乘时多僻,而欲斡运六合,斟酌万几;……何狂妄之甚也。”
痴心妄想 痴:呆;傻;痴心:心思沉迷于某人或某种事物;妄:荒唐;胡乱;不切实际。
失去理智的心思;想法荒唐。指一心想着根本无法实现的事情。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大凡人不做指望,到也不在心上;一做指望,便痴心妄想,时刻难过。”
逞性妄为 由着性子胡来。也指坏人任意干坏事。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杨荫榆发表过一个‘须知学校犹家庭’的怪论。意思是说,学校好比封建大家庭,校长就是家长,有权逞性妄为。”
瞽言妄举 随便乱说,轻率行动。《晋书·挚虞传》:“臣生长筚门,不逮异物,虽有贤才,所未接识,不敢瞽言妄举,无以畴答圣问。
”。
《晋书・挚虞传》:“臣生长筚门,不逮异物,虽有贤才,所未接识,不敢瞽言妄举,无以畴答圣问。”
妄画蛇足
无知妄说 妄说:胡说。
缺乏知识,随意瞎说。
毛泽东《“农村调查”序言》:“因为这种议论或批评,没有经过周密调查,不过是无知妄说。”
妄自尊
目不妄视 妄:胡乱。
不随便乱看。形容遵守礼制。
《仙传拾遗・杨通幽》:“护气希言,目不妄视,绝声利,远嚣尘,则可以凌三届,登太清矣。”
无妄之祸 犹无妄之灾。指平白无故受到的灾祸或损害。 《战国策・楚策四》:“世有无妄之福,又有无妄之祸。今君处无妄之世,以事无妄之主,安不有无妄之人乎。”《晋书・戴若思传》:”自顷国遭无妄之祸,社稷有缀旒之危。“
越分妄为 越:超越;分:本分;妄:胡乱。
超越本分而胡作非为。形容不按一定的职责范围和规定办事。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回:且洞主向来谨慎从不越分妄为,岂有违旨之理!
肆意妄为 妄:胡乱,非分的,出了常规的。
妄为:胡作非为。
指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胡作非为。亦作“肆意妄行”。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60回:“故令天媳管束,督做女工之事,非纵之使毫无忌惮,肆意妄为也。”
燕石妄珍 妄视无用之物为珍宝。 唐・刘知幾《史通・人物》:“若愚智毕载,妍媸靡择,此则燕石妄珍,齐竽混吹者矣!”
谋虚逐妄 谋:谋求;虚:不真实;逐:追逐;妄:不存在。
追求一种不存在或不合理的事物。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不但是洗旧翻新,却也省了些寿命筋力,不更去谋虚逐妄了。
妄言妄语 妄:虚妄,不真实。
指胡言乱语。
认妄为真 佛教用语。把虚妄当成真实。 《圆觉经》:认妄为真,虽真亦妄。
妄自尊崇 妄:过分地;尊:高贵。
过高地看待自己。形容狂妄自大。
傲世妄荣 不屈于世俗,置荣华富贵于度外。 晋・成公绥《啸赋》:逸群公子,体奇好异,傲世妄荣,绝弃人事。
妄生异议 妄:胡乱地;生:发出;异:怪异。
乱发怪议论。
《资治通鉴・唐纪・太宗永徽六年》:田舍翁多收十斛麦,尚欲易妇;况天子欲立一后,何豫诸人事而妄生异议乎!
言十妄九 形容说话虚妄不实。 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三折:“咱则道舌刺刺言十妄九,村棒棒呼幺喝六。”
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肆意妄行 肆意:任意。
毫无顾忌地胡作非为。
《五代史演义・自序》:“其狡且羯者,挟诈力以欺凌人世,一或得志,则肆意妄行。”
妄口巴舌 比喻胡言乱语。有时也指造谣污蔑。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20回:“只要自己拿定主意,必定还要妄口巴舌血淋淋的起这样恶誓么?”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妄的成语、带妄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