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奔的成语

带奔的四字成语(共找到75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奔流不息 形容水急速地、不停地流动。也比喻时光等不停地消逝。
东奔西跑 指到处奔波。 杨朔《雪浪花》:“苦人哪,自小东奔西跑的,什么不得干?干的营生多,经历的也古怪。”
东跑西奔 奔:急走,跑。
指到处奔波。
刘知侠《铁道游击队》第24章:“逃难的老百姓在敌人的炮火下东跑西奔。”
奔井投河 投水自杀。或作投河奔井﹑投河井。
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二折:『似这等逃灾避难,倒不如奔井投河。』
奔走钻营 到处奔波,削尖脑袋谋求私利。 茅盾《动摇》:“他虽然是奔走钻营的惯家,然而和新式女太太打交道,还是第一次。”
有家难奔,有国难投
星奔川骛 像流星飞驰,如江河涌流。形容迅速疾快。 南朝・梁・刘孝标《广绝交论》:“靡不望影星奔,藉响川骛,鸡人始唱,鹤盖成阴,高门旦开,流水接轸。”
疲于奔命 疲:疲乏;劳累;奔命:奉命奔走。
原指因奉命到处奔走;精疲力竭。后指忙于奔走应付;非常疲劳。也形容事情繁多;忙得精疲力尽。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袁绍传》:“使敌疲于奔命,人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三年,可坐剋也。”
骋耆奔欲 谓随自己的嗜欲而奔走求取。 《汉书・扬雄传上》:“若夫壮士慷慨,殊乡别趣,东西南北,骋耆奔欲。”
奔走之友 指彼此尽力相助的挚友。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党锢传・何嵎》:“袁绍慕之,私与往来,结为奔走之友。”
狼奔鼠窜 狼群鼠辈到处流窜。形容人四处奔跑逃窜。 明・沉鲸《双珠记》第十四出:“忽闻访察怕如雷,狼奔鼠窜,无由忏悔。”
奔轶绝尘 形容跑得极快,迅速前进。绝尘,脚不沾尘土。 见“奔逸绝尘”。
东奔西走 到处奔跑。形容四处奔忙或为某个目的而四下活动。也形容到处逃窜。走:跑。
元・魏初《沁园春・留别张周卿韵》:“甚年来行役,交情契阔,东奔西走,水送山迎。遥望神州,故人千里。”
腐索奔马 腐:腐烂。
用腐朽的绳索驾驭奔跑的烈马。比喻形势十分艰险危急。
《尚书・五子之歌》:“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
禽奔兽遯 遯,逃逸。全句是形容禽兽奔逃的样子。引申为人的追名逐利。 苏洵审势:“诸侯禽奔兽遯,各固其国以相侵伐。”
奔播四出 播:迁徙,流亡。
到处奔波转徒。
《抱朴子・金丹》:往者上国丧乱,莫不奔播四出。
无家可奔 见“无家可归”。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1回:“虽说腰间里都有几两盘缠,却一时无家可奔。”
雷奔云谲 如雷奔行,如云翻卷。 清・梅曾亮《陈拜乡诗序》:“今夫水之归壑也,其未至则澎濞汹涌,雷奔云谲,及至于壑则已矣。”
雷腾云奔 腾:跳跃。
形容速度极快。
唐・柳宗元《兴州江运记》:雷腾云奔,百里一瞬。
骋嗜奔欲 指随自己的嗜欲而奔走求取。 《北史・房彦谦传》:“逮叔世骄荒,曾无戒惧,肆于人上,骋嗜奔欲,不可具载,请略陈之。”
狼奔豕突 豕:猪。
像狼那样奔跑;像猪那样冲撞。比喻成群的坏人到处乱闯;任意搔扰;或敌人仓皇逃跑。
清・归庄《击筑余音・重调》:“有几个狼奔豕突的燕和赵,有几个狗屠驴贩的奴和盗。”
狼奔鼠偷 形容坏人到处扰乱。 清・梅曾亮《朝议大夫台湾府盖君墓志铭》:“公在商州六年,贼出入陕西久,无所掠利,锐欲窥河南甚,狼奔鼠偷,情状捷出。”
河奔海聚 比喻思路开阔,文辞畅达。 元・刘壎《隐居通议・理学二》:“与朱文公往复辩论,每书辄倾竭浩荡,河奔海聚。”
龙投大海,虎奔高山 比喻摆脱困境,回到了自由自在的广阔天地。 明・周楫《西湖二集・寄梅花鬼闹西阁》:这一去正如龙投大海,虎奔高山。
情在骏奔 一心急着去奔丧。
穷猿奔林 穷猿:被猎人紧追的猿猴。
比喻在穷困中急于找一个栖身的地方。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北门》之叹,久已上闻。穷猿奔林,岂暇择木!”
有家难奔 由于种种原因,有家却不能回去。 元・秦简夫《东堂老》第四折:“你可为甚么切齿嚼牙恨,这是你自做的来有家难奔。”
奔走相告 奔;走:跑。
奔跑着互相转告。形容人遇到重大的或非常的事件时;急迫地互相转告有关的人。
宋・张孝祥《寿芝颂代愡得居士上郑漕》:“诏天下之日,淮民欢呼,奔走相告,自州达之县。”
狐奔鼠窜 比喻非常狼狈的逃窜。 宋书 《索虏传》:“或有狐奔鼠窜,逃首北境,而辄便苞纳,待之若旧,资其粮仗,纵为寇贼。”《英烈传》第二十一回:“诸部士卒,俱各狐奔鼠窜退去。”
怒猊抉石,渴骥奔泉 猊:狻猊,即狮子;抉:踢开;骥:骏马。
如愤怒的狮子踢开石头,口渴的骏马奔向泉水。形容书法遒劲奔放。
《唐书・徐浩传》:“尝书四十三幅屏,八体皆备,如怒猊抉石,渴骥奔泉。”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奔的成语、带奔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