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吞的成语
带吞的四字成语(共找到88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气吞虹蝩 | 犹气吞山河。形容气魄宏大。 | |
杜口吞声 | 形容一句话也不说。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宦者传・黄节》:“群公卿士杜口吞声,莫敢有言。” |
吞舟之鱼 | 能吞舟的大鱼。常以喻人事之大者。 | 战国・庄子《庄子・庚桑楚》:“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列子・杨朱》:“吞舟之鱼,不游枝流;鸿鹄高飞,不集污池。”《史记・酷吏列传序》:“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 |
浑仑吞枣 | ||
漆身吞炭 | 漆身:身上涂漆为癞;吞炭:喉咙吞炭使哑。 指故意变形改音,使人不能认出自己。 |
《战国策・赵策一》:“豫让又漆身为厉,灭须去眉,自刑以变其容。……又吞炭为哑,变其音。”《史记・刺客列传》:“漆身为厉(癞),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 |
生吞活剥 | 比喻机械地套用别人的言论、经验、方法;或囫囵吞枣、食而不化。 | 唐・刘肃《大唐新语・谱谑》:“有枣强尉张怀庆好偷名士文章……人为之谚云:‘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 |
咽苦吞甘 | 犹咽苦吐甘。偏指吃苦。 | 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想着我咽苦吞甘,十月怀耽,乳哺三年。” |
啮檗吞针 | 檗:俗称黄柏,味苦。 啮檗:食用黄檗,比喻食物之味如黄檗之苦。 吞针:将针吞下,比喻食物极难入口。 形容食物难以下咽。 |
唐・康骈《李使君》:“及至冰餐,俱置一匙于口,各相眄良久,咸若啮檗吞针 。” |
吞舟是漏 | 本谓大鱼漏网,后常以喻罪大者逍遥法外。 | 《南史・陈庆之传》:“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 |
蚕食鲸吞 | 食:吃;吞:整个儿咽下去。 像蚕啃桑叶一样一点一点来;或像鲸鱼吃食一样大口大口吞。比喻强国用逐步侵占或一举吞并的方式侵略弱国领土。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汝先遗二孤侄,汝蚕食鲸吞,几无余沥。” |
吞风饮雨 | 犹言餐风宿露。形容四处奔波,生活艰辛。 | 明・袁宏道《乞改稿》:“急莫急于国课,去年职开征之始,昼夜焦蒿,吞风饮雨,仅得免于参罚。” |
吞言咽理 | 指不敢声张和申辩。 | 《南史・王藻传》:“其人虽众,然皆患彰遐迩,事隔天朝,故吞言咽理,无敢论诉。” |
饮恨吞声 | 饮恨:强忍怨恨;吞声:哭泣而不敢出声。 形容忍恨含悲,不敢表露。 |
南朝・梁・江淹《恨赋》:“莫不饮恨而吞声。” |
网漏吞舟 | 网:渔网,比喻法网;吞舟:吞舟的大鱼,比喻大奸。 网里漏掉吞舟大鱼。比喻法律太宽,使重大的罪犯也能漏网。 |
西汉・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序》:“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 |
壮气吞牛 | 形容气势雄壮远大。 | 明・孙梅锡《琴心记》第二十出:“男儿汉壮气吞牛,丈夫志岂困荒丘?” |
气断声吞 | 气出不来,话说不出。形容极度忧伤失望。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 |
鲸吞蛇噬 | 像鲸鱼和蛇一样吞食。比喻侵吞兼并。 | 清・鲁一同《秦论》:“秦人一出其师以挠山东,诸侯莫能支,鲸吞蛇噬,不及百年,天下席卷而入于秦矣。” |
吞符翕景 | 谓道者吞符箓,服日霞。 | |
忍气吞声 | 忍:忍耐。 吞声:有话不敢说。 形容受了气而强自忍下;不能说出来。 |
元・关汉卿《鲁斋郎》:“你不如休和他争,忍气吞声罢!” |
屏气吞声 | 犹言忍气吞声。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9卷:“贫儿屏气吞声,蹲踞墙外,又被群狗嚎吠。” |
吞凤之才 | 指丰美的文采。常用来形容擅长写作。 | 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雄著《太玄经》,梦吐凤凰,集‘玄’之上,顷而灭。 |
吞声饮气 | 犹吞声忍气。 | 《北史・儒林传下》:“吞声饮气,恶呻吟之响,忍酸辛之酷哉!” |
吞炭为哑 | 吞炭:喉咙吞炭使哑。 指故意改变声音,使人不能认出自己。 |
西汉・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 |
鲸吞虎据 | 鲸吞:像鲸一样吞食;据:盘踞。 像鲸鱼和老虎一样穷凶极恶地吞食与占据猎物。比喻吞并土地和财物。 |
《旧唐书・萧铣等传论》:“自隋朝维绝,宇县瓜分,小则鼠窃狗偷,大则鲸吞虎据。” |
生吞活夺 | 生:原封不动。 形容粗暴地抢夺。 |
郭沫若《洪波曲》第16章:“原先本打算田三厅直接办理的,梁寒操生吞活夺的抢夫,乃超和鹿地便只以顾问的名义留下。” |
半吞半吐 | 形容说话含糊不清,不直截了当。 | 清・袁枚《随园诗话》第五卷:“仿王孟以为高,而半吞半吐者,谓之贫贱骄人。” |
气吞山河 | 气势可以吞掉高山和大河。形容气势、气魄很大。 | 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背楚投江,气吞山河,知音未遇,弹琴空歌。” |
半吐半吞 | ||
气吞虹霓 | 虹霓:彩虹。 气势可以吞掉天上的彩虹。形容气魄宏大。 |
宋・岳珂《桯史・王义丰诗》:“阮得此诗独怃然不满意,曰:‘先生气吞虹霓,今独少卑之,何也?’” |
一毛吞海 | 毛:同“蚝”,蛤蜊。 一只蛤蜊吞吸海水。比喻无损于事。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五:一毛吞海,海性无亏。纤芥投锋,锋利不动。学与无学唯我知焉。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吞的成语、带吞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