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取的成语
带取的四字成语(共找到189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短中取长 | 指于一般中选择比较好的。 | 明・于谦《备边保民疏》:“臣愚不足以计边务,伏乞圣断。于短中取长而行之。” |
取法于上,仅得其中 | 取法:取为法则。 比喻效仿于高超、精湛的学识、技艺等,也只能达到中等水平。 |
唐・李世民《帝范》:汝当更求古之哲王以为师,如吾,不足法也。夫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不免为下。 |
一无可取 | 没有一点有用的或值得肯定的地方。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心中大怒道:‘原来这俗物,一无可取,都只管来缠帐,几乎错认了。” |
取瑟而歌 | 瑟:弦乐器。 弹瑟歌唱。比喻用曲折的方式表达情意。 |
春秋・孔子《论语・阳货》:“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 |
窃衣取温 | 窃:偷取。 比喻用不当的手段谋取利益。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以此得官,谓为才力,何异益食致饱,窃衣取温哉!” |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 ||
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 姑:暂且。 要想夺取他一些什么,得先给予他一些什么。 |
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
咎由自取 | 咎:灾祸;惩罚。 灾祸、惩罚是由自己招来的。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时有所闻,虽然是咎由自取,然而大家谈起来,总说这卜知府办的太煞认真的。” |
自取罪戾 | 指自招罪过。亦作“自取咎戾”。 |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二回:“岂不知元帅虎威,马到成功?焉敢复生贰心,自取罪戾。” |
取譬引喻 | 打比方,作譬喻,用以说明道理。 | |
自取富贵 | 以自己的力量来获取荣华富贵。 | 宋・祝穆《事文类聚・别集》:“北齐高昴曰:‘男儿当横行天下,自取富贵。’” |
依阿取容 | 谓依附随顺以取悦于人。 | 宋・欧阳修《〈归田录〉序》:“又不依阿取容以循世俗,使怨嫉谤怒丛于一身,以受侮于群小。” |
阿匼取容 | 阿匼:一味迎合的样子。 一味巴结别人以求得他们的喜欢。 |
北宋《新唐书・杨再思传》:“居宰相十余年,阿匼取容,无所荐达。” |
取宠哗世 | ||
指掌可取 | 掌:手掌。 手掌里的东西随时可以取得。形容非常容易。 |
《旧唐书・张濬传》:“若能此际排难解纷,陈师鞠旅,共诛寇盗,迎奉銮舆,则富贵功名,指掌可取。” |
巧取豪夺 | 巧取:耍弄各种花招骗取;豪夺:仗势强占。 耍花招骗取;用强硬手段夺得。指用各种不正当的办法夺取财物。 |
宋・苏轼《次韵米黻二王书跋尾》:“怪君何处得此本,上有桓玄寒具油;巧偷豪夺古来有,一笑谁似痴虎头。” |
予取予携 | 从我处掠取。 | 梁启超《克林威尔传》第五章:“今且冻饿委沟壑,所馀更何长物之与有?予取予携,公等自为之!” |
钻冰取火 | 见“钻冰求火”。 | 《全元散曲・普天乐・嘲风情》:“姐姐每钻冰取火,婆婆每指山卖磨。” |
去粗取精 | 除去杂质,留取精华。 | 毛泽东《实践论》:“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 |
按劳取酬 | 按照劳动贡献的大小领取报酬。 | 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物质的分配也要按照‘各尽所能按劳取酬’的原则和工作的需要,决无所谓绝对的平均。” |
灭虢取虞 | 比喻攻击甲国时先稳住乙国,等灭掉甲国后再灭乙国。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5回:“今先定西蜀,乘顺流之势,水陆并进,并吞东吴,此‘灭虢取虞’之道也。” |
以容取人 | 只凭容貌来衡量人的品质和才能。 | 《韩非子・显学》:“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孔子家语・子路初见》:“以容取人,则失之子羽; 以辞取人,则失之宰予。” |
因敌取资 | 因:依,靠;资:财物,资用。 从敌人方面取得资用、给养。 |
《北史・燕凤传》:“轻行速捷,因敌取资。” |
取诸宫中 | 《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宫,古代对房屋的通称。 后以“取诸宫中”谓取用于自己家中,极言其便利。 |
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 |
鱼烂取亡 | 见“鱼烂而亡”。 | 梁启超《中国国债史》:“即微外国债主之干涉,而鱼烂取亡之气象,犹岌岌不可终日也。” |
财取为用 | 财:通“裁”。 裁度取用。 |
《汉书・窦婴传》:所赐金,陈廊庑下,军吏过,辄令财取为用。 |
博观约取 | 广泛地阅览,扼要地选取。 | 宋・苏轼《送张琥》: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
取容当世 | 取容:取悦;当世:旧指权贵。 比喻博取当权者的欢喜。 |
《汉书・张释之传》:以不能取容当世,故终身不仕。 |
班门取罪 | ||
举如鸿毛,取如拾遗 | 举一根羽毛,拾一件东西。比喻事情容易做,不费气力。 | 《汉书・梅福传》:“举秦如鸿毛,拾楚若拾遗。”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取的成语、带取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