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其的成语

带其的四字成语(共找到410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听其自流 指不加约束、引导,听任自由发展。 《淮南子・修务训》:“听其自流,待其自生,则鲧禹之功不立,而后稷之智不用。”
避其锐气 其:他的;锐气:勇猛的气势。
避开敌人的旺盛气势,等敌人疲惫松懈时再狠狠打击。
春秋・齐・孙武《孙子・军争》:“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其貌不扬 其:他的;不扬:不出众。
指人的外貌不漂亮。也形容器物不美观。
唐・裴度《自题写真赞》:“尔才不长,尔貌不扬,胡为将,胡为相?”
岂其然乎 岂:难道;然:这样。
难道是这样吗?表示疑惑不定。
春秋・孔子《论语・宪问》:其然,岂其然乎?
文如其人 指文章的风格同作者的性格特点相似。 宋・苏轼《答张文潜书》:“其为人深不愿人知之,其文如其为人。”
藏诸名山,传之其人 诸:之于的合音;传:传布流传;其人:同道。
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后来志趣相投的人。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以:拿;治:惩处。
用别人的办法来惩治别人。
宋・朱熹《中庸集注》第十三章:“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虎豹不外其爪 老虎和豹子不轻易将自己的爪子露出来。比喻军队不轻易把自己的威势和实力显露在外面。 《淮南子・兵略训》:虎豹不外其爪,而噬不见齿。故用兵之道,未之以柔而迎之以刚。
思归其雌 谓退藏潜服。语本《老子》:“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
语出《老子》:“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拟人必以其伦 拟:比拟;伦:同类。
指比拟某人或某事,一定要用同类或同等的人和事物。
唐・刘知畿《史通・叙事》:“洎乎中代,其体稍殊,或拟人必以其伦,或述事多比于古。”
蹑足其间 比喻参加进去。
日月其除 日月流逝。谓光阴不待人。 《诗经・唐风・蟋蟀》:“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一反其道 一:整个;完全;反:相反;其:他;指对方。
完全和他的做法相反。
爱之欲其生 指喜欢一个人时总想叫他活着。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春秋・孔子《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还其本来面目 让人或事的起初面目或情况显露出来。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五:莫思善,莫思恶,还我明上座本来面目。
击其不意 在敌人没有预料到的情况下进行攻击。 《孙子・虚实》:“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三国・魏・曹操注:“出空击虚,避其所守,击其不意。”
以售其奸 售:销售。
用来推行他的奸计。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例如张国焘,则利用许多党员的无知以售其奸。”
恭逢其盛 恭:恭敬;逢:遇到;盛:盛况,盛会。
敬逢这一盛况或盛会。
明・许三阶《节侠记・二十五・诬激》:“这是卿等调燮之功,使朕恭逢其盛。”
出乎其类,拔乎其萃 出:超过;类:同类;拔:超出;萃:草丛生的样子,引申为同类聚集。
指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
战国・孟子《孟子・公孙丑上》:“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蹈其覆辙 蹈:踩;覆:颠倒;辙:车迹,指道路。
重走别人翻车的路。比喻不接受教训,重犯别人犯过的错误。
鲁迅《致郑振铎》:“实因鉴于自己看了翻板之《芥子园》而恨及创始之王氏兄弟,不欲自蹈其覆辙也。”
含糊其词 含糊:不明确,不清晰。
词:话语。
故意把话说得模棱两可,不清楚,不明确。
唐・陆贽《论缘边守备事宜壮》:“即相执证,理全辨明,朝廷每为含糊,未尝穷究曲直。”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见:显现。
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各司其职 司:主管,经营;职:职务。
每个人尽自己的职责,做好所承担的工作。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四回:今日便须派定路数,各司其事。
金玉其表 金玉:珍宝。
比喻外表很华美,而里面一团糟。
货畅其流
自高其功 自以为劳苦功高。指居功自傲。 明・周承邦《兵家要领・戒骄篇》:“骄则自高其功,自神其智,自矜其勇。”
兄弟阋墙,外御其侮 阋:争吵;墙:门屏;御:抵御。
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一致对外。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30回:“兄弟阋墙,外御其侮。蜗角纷争,惟利是务。”
击其犹犹,陵其与与 犹犹:犹豫不决的样子;与与:进退不定的样子。
趁其犹豫不决的时候进行突然袭击。
《淮南子・兵略训》:击其犹犹,陵其与与,疾雷不及寒暑耳,疾霆不暇掩目。
天假其便 假:给予。
上天给予的方便。形容机会难得。
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三折:“乐天久居江乡,牢落殊甚,下官常切怀抱,奈拘职守,不得相从,今幸天假其便,再瞻眉宇,岂胜庆幸。”
蛇化为龙,不变其文 比喻无论形式上怎样变化,实质还是一样。 西汉・司马迁《史记・外戚世家》:“蛇化为龙,不变其文;家化为国,不变其姓。”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其的成语、带其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