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共的成语

带共的四字成语(共找到88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有目共睹 睹:看见。
大家的眼睛都能看得见。形容极其明显。
清・钱谦益《钱牧斋尺牍・上卷・与王贻上之一》:“惟有日、贝叶,清闲送老。世间文字茫茫如前尘积却,门下散花落彩如卿云在天,有目共睹。”
荣辱与共 两者共同分享荣耀和耻辱。指关系十分密切。 余秋雨《霜冷长河・关于友情》:“很多被告和原告都是朋友,而且一度还称得上是生死莫逆、荣辱与共的朋友。”
朝夕共处 朝:早晨。
从早到晚都在一起。形容关系密切。
牛骥共牢 骥:好马。
牛跟马同槽。比喻不好的人与贤人共处。
《晋书・张载传》:“及其无事也,则牛骥共牢,利钝齐列,而无长涂犀革以决之,此离朱与瞽者同眼之说也。”
同舟共命 比喻命运相同,利害一致。 清・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二回:“占光又催着道:‘我们此刻,统共一十四个人,真正同舟共命,务求大家想个法子,脱了干系才好。’”
共存共荣 荣:繁荣。
共同存在,共同繁荣。指国与国睦邻友好关系。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80章:“通电就职时列举四项方针:(1)停止内战,(2)外交上采取睦邻主义,冀达共存共荣目的,(3)……”
共饮一江水 一起喝一条江河里的水。指彼此在一条江河的哺育下共同成长,有共同的感情。也指邻国之间人民的亲密友谊。 宋・李这仪《卜算子》词: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羞共戴天
同气共类 气质相同,共属一类。 汉・王充《论衡・寒温》:同气共类,动相招致。
同条共贯 条:枝条;贯:钱串。
长在同一枝条上。比喻事理相通,脉络连贯。
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夫帝王之道,岂不同条共贯与?”
同生死共患难 指为了一定的目标共度患难,出生入死。 方志敏《狱中纪实》:“将狱中情形描写出来,使全国红军和革命的工农群众,知道他们同生死共患难的战友们,正在国民党监狱内,挨日子。”
人所共知 人人都知道。 宋・朱熹《封建》:“百于古今之变,利害之实,人所共知而易见者,亦复乖戾如此。”
两虎共斗 斗:争斗。
比喻两个强者互相搏斗。
西汉・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安危与共 共同享受安乐,共同承担危难。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连。 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而臣敢陈闻于陛下者,诚与国分形同气,忧患共之者也。”
神人共悦 神:神灵;悦:高兴。
天神和凡人都感到高兴。形容太平景象。
明・无名氏《群仙朝圣》第三折:“第一来圣主更仁慈,第二来群仙添寿考,因此上神人共悦贺皇朝。”
共相标榜 标榜:夸耀。
彼此之间互相吹嘘、颂扬。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党锢传》:“海内希风之流,遂共相标榜。”
天人共鉴 鉴:审察。
天公、众人皆可审察。表示诚实无欺。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29回:“区区之心,唯以地方秩序为主,以人民生命财产为重,始终不渝,天人共鉴。”
同舟共济 同坐一条船过河;比喻同心协力;共同渡过难关。舟:船;济:渡水。
先秦・孙武《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若左右手。”
同患难,共生死 一同经历磨难,一同生死。形容彼此间利害一致,生死与共。
同声共气 比喻亲密无间,志趣相合。 清・李渔《蜃中楼・耳卜》:“我想世上的人,同声共气的也有,谁似我们两个德性、才华,不争分寸。”
车轨共文 文;文字。车轨统一,文字一致。比喻统一一致。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
分甘共苦 同享幸福,分担艰苦。 晋・王隐《晋书・应詹传》:“詹与分甘共苦,情若弟兄。”
同心共济 亦作“同心协济”。谓齐心协力,克服困难。 宋・欧阳修《朋党论》:“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共济。”
分形共气 见“分形同气”。 唐・姚思廉《梁书・武陵王纪传》:“友于兄弟,分形共气。”
风雨共舟 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合衷共济 犹言同心协力。 谢彬《民国政党史》第四节:“进步党亦感两党提携之必要,故遇事胥能合衷共济。”
不共戴天 共:共同;戴:顶着。
不跟仇敌在同一个天底下生活。形容仇恨极深;誓不两立。
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父之仇,弗与共戴天。”
同呼吸,共命运 利害一致,命运相同。
患难相共 患难:危险艰苦的环境。
共同承担灾难和困苦。形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1回:“只因何玉凤、张金凤彼此性情相照、患难相共……不同寻常姐妹。”
休戚共之 忧喜、福祸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西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费祎传》:且王与君侯,譬犹一体,同休等戚,祸福共之,愚为君侯,不宜计官号之高下,爵禄之多少为意也。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共的成语、带共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