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公的成语

带公的四字成语(共找到244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抱冰公事 公事:公务。
指旧时官场中清苦的差使。
宋・陶穀《清异录・官志》:“当其役者曰:‘又管抱冰公事也。’”
廉明公正 廉明:清廉,不贪污受贿。
不贪污受贿,清明公正。
明・余继登《典故纪闻》第十一卷:“以尔廉平公正,命长郡治。”
托公行私 犹言假公济私。假借公家的名义,谋取私人的利益。 唐・刘肃《大唐新语・极谏》:“而乃冯附城社,蔽亏日月,托公行私,交游群小。”
公私猬集 猬集:象刺猬的硬刺那样聚在一起,比喻事情繁多。
公事和私事繁多。
明・俞安期《衡岳赋》:华榱猬集而纵横。
项庄舞剑,志在沛公 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清・黄小配《大马扁》第四回:“在康有为之意,志在成名(余成名),如项庄舞剑,志在沛公,今见成名动也不动,已自愧悔。”
待诏公车 诏:皇帝的命令;公车:官车或官署。
指在公车或官署准备听从皇帝的召唤。
东汉・班固《汉书・东方朔传》:“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令待诏公车,奉禄薄,未得省见。”
灭私奉公 灭:消灭。
消灭私念,一心为公。
唐・元稹《崔倰授尚书户部侍郎制》:“辟名用物者逃无所入,灭私奉公者得以自明。”
托公报私 借公事报私怨。 东汉・班固《汉书・杜周传》:“方进终不举白,专作威福,阿党所厚,排挤英俊,托公报私,横厉无所畏忌。”
黄公酒垆 垆:酒肆放置酒坛的土台子,借指酒店,酒馆。
又见到了黄公开的那个酒馆。比喻人见景物,而哀伤旧友,或作为伤逝忆旧之辞。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王浚冲为尚书令,著公服,乘轺车,经黄公酒垆下过。顾谓后车客:‘……,今日视虽近,邈若山河。’”
奉公守法 奉:奉行;遵守;公:公务。
奉行公事;遵守国家规定的法令制度;不违法徇私。形容行为端庄、规矩。
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
公私两便 对公家私人都便利。 《晋书・阮种传》:“若人有所患苦者,有宜损益,使公私两济者,委曲陈之。”
忧公如家 忧:忧虑。
忧虑国事,就像忧虑家事一样。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杨洪传》:“洪少不好学问,而忠清款亮,忧公如家。”
公道合理 见“公平合理”。 西戎《纠纷》:“工要评的公道合理,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
公忠体国 谓尽忠为国。 郭沫若《奴隶制时代・〈侈靡篇〉的研究》:“办外交的人有私心是不行的,一定要用公忠体国的有才能的人,来办这项国事。”
八公草木 将八公山的草木视为敌人。形容心情极为紧张和恐惧。 《晋书・苻坚载记下》:“(苻)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洁己奉公 保持自身廉洁,一心奉行公事。 《宋书・林邑传》:“法命肃齐,文武毕力,洁己奉公,以身率下。”
徇公忘己 徇:献出生命。
为国家公众献身,弃私利于不顾。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夺范纯仁谥忠宣议》:“直欲戒后世乱臣贼子之迷罔,徇公忘己,为国惜贤。”
背公徇私 公:正直无;徇:曲从。
违背正道,营私舞弊。
《北史・炀帝纪》:侵害百姓,背公徇私。
名公巨卿 亦作“名公钜卿”。指有名望的权贵。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9卷:“与他往来的,俱是名公巨卿。”
公文旅行
公正廉明 公平正直,廉洁严明。 清・许奉恩《里乘》第六卷:“公正廉明,爱才如命。”
王阳在位,贡公弹冠 王:汉代王吉;贡:贡禹;弹冠:拂去冠上的灰尘。
比喻好朋友进退相随,取舍一致。也指一人得官,同类相庆。
《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取舍同也。
公买公卖 公平合理地买卖。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07回:“大人做道员时,驿上草料豆子,公买公卖,丝毫不亏累民户。”
获隽公车 汉代曾以公家车马送应举的人,后以公车指入京应试的人。“获隽公车”。 《红楼梦》第一○三回:“学生自蒙慨赠到都,托庇获隽公车。受任贵乡,始知老先生超悟尘凡,飘举仙境。”
公报私雠 见“公报私仇”。
王孙公子 旧时贵族、官僚的子弟。 晋・葛洪《抱朴子・崇教》:“若夫王孙公子,优游贵乐,婆娑绮纨之间。”
奉公执法
对薄公堂 在法庭上受审问。
公明正大 公正无私,光明磊落。 清・陈确《翠薄山房帖》:“若一本于公明正大之心,则岂直如此而已。”
名卿巨公 有名声的权贵。 宋・欧阳修《邻几文集>序》:“自明道、景佑以来,名卿巨公,往往见于余文矣。”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公的成语、带公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