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充的成语

带充的四字成语(共找到36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漏脯充饥 漏脯:挂在檐下风干的肉,因屋漏沾水而有毒。
饿了吃腐烂发臭的干肉。比喻只顾眼前,不管后果。
晋・葛洪《抱扑子・嘉遯》:“咀漏脯以充饥,酣鸩酒以止渴也。”
充栋盈车 堆满屋子,装满车。形容书籍很多。 明・胡应麟《诗薮・遗逸中》:“充栋盈车,鞠为黄壤。”
褎如充耳 褎:常带笑容。
面带笑容,塞耳不闻。
《诗经・邶风・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振鹭充庭 振鹭:振动翅膀的白鹭。
白鹭群飞,集于庭中。比喻远方贤士纷纷前来,朝廷人才济济。
西汉・扬雄《剧秦美新》:“振鹭之声充庭,鸿鸾之党渐阶。”
涵盖充周 指包容一切。 清・戴名世《〈野香亭诗集〉序》:“先生于书,无所不读,涵盖充周,不见涯涘。”
囹圄充积 囹圄:监狱。
形容罪犯很多。
《宋书・王弘传》:虽复厉以重劝,肃以严威,适足令囹圄充积,而无救于事实也。
函盖充周 包容一切。 清・戴名世《〈野香亭诗集〉序》:“先生于书,无所不读,函盖充周,不见涯涘。”
充栋汗牛 谓书籍堆得高及栋梁,多至牛马运得出汗。形容藏书或著述之富。语出唐柳宗元《陆文通先生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
语出唐・柳宗元《陆文通先生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画饼充饥 画个饼子以解饥饿。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惠。也比喻借空想安慰自己。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栋充牛汗
充天塞地 指整个宇宙。 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下:“‘你看这个天地中间,甚么是天地的心?’对曰:‘尝闻人是天地的心。’曰:‘人又甚么教做心?’对曰:‘只是一个灵明。’可知充天塞地中间,只有这个灵明。”
袖手充耳 袖手:藏手于袖中;充耳:塞住耳朵。
指不闻不问,漠然置之。
清・夏燮《中西纪事・江上议款》:“既不能誓师讨贼,视其力之所能为,则当袖手充耳,姑听命于发踪指示之人。”
充耳不闻 充:塞住;闻:听。
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或劝告。
清・李渔《奈何天・闹封》:“边陲告急,司转运者,充耳不闻。”
充类至尽 充类:推究同类事理;至尽:到极精密处。
指就事理作充分的推论。
战国・孟子《孟子・万章下》:“夫谓非其有而取之者,盗也。充类至义之尽也。”
充闾之庆 充闾:光大门楣;庆:喜庆。
能使门第光大的喜庆事。
《晋书・贾充传》:“贾充,字公闾,平阳襄陵人也。父逵魏豫州刺史、阳里亭侯。逵晚始生充,言后当有充闾之庆,故以为名字焉。”
四时充美 一年四季都很富足美好。
汗牛充屋 同“汗牛充栋”。 清・方东树《〈切问斋文抄〉书后》:“非要非玄,而冗长并录,是《书》不止百篇,《诗》不止三百。非惟汗牛充屋,不能尽载,且适以罔道迷人。”
裒如充耳 衣着华丽,塞耳不闻。指服饰与德行不相称。 清・黄宗羲《子刘子行状》:“向者累请于公城守,裒如充耳。今欲为于国亡势去之余,亦已知其难矣。”
俭薄不充 俭:节俭;充:充裕。
指生活极为俭朴,不富裕。
《后汉书・周磐传》:居贫养母,俭薄不充。
装傻充愣 假装傻头傻脑的样子。 老舍《神拳》第二幕:“你这是装傻充愣!除了闹义和团,咱们还有第二条路走吗?”
汗牛充栋 栋:栋宇;房屋。
指藏书太多;运输时可使牛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书籍极多。
唐・柳宗元《文通先生陆给事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积简充栋 书简堆积,充塞屋子。形容文章极多。 清・方苞《万年宝历颂》:“窃惟我皇上盛德崇功,嘉言善政,虽积简充栋,未能殚尽。”
气充志定 充:充实,充足。
精力充沛,意志坚定。
《明史・范济传》:“磨砻砥砺,使其气充志定,卓然成材,然后举而用之,以任天下国家事无难矣!”
滥竽充数 滥:与真实不符;竽:一种簧管乐器。
不会吹竽的人冒充吹竽行家;混在乐队中凑数。比喻没有本事的人冒充有本事;或以次货冒充好货。有时也表自谦。
先秦・韩非《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食不充饥 犹言食不果腹。 南朝・宋・刘彧《立晋熙王嗣诏》:“而诸孙纩不温体,食不充饥,付之姆你之手。”
食不充肠 见“食不充饥”。 唐・元稹《同州刺史谢上表》:“臣八岁丧父,家贫无业,母兄乞丐以供资养,衣不布体,食不充肠,幼学之年不蒙师训。”
食不充口 见“食不餬口”。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5卷:“真是衣不遮身,食不充口,吃了早起的,无那晚夕的。”
充栋折轴
扩而充之 扩:扩展。
扩大范围,充实内容。
战国・孟子《孟子・公孙丑上》:“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
精力充沛 体力强盛,精神充足。 李晓明《平原枪声》:“他精力充沛,两眼闪光。”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充的成语、带充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