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儒的成语
带儒的四字成语(共找到45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老手宿儒 | 宿儒:长期研究儒家经典的人。 指年辈大的老师或知识渊博的学者。 |
宋・陆九渊《语录》:“三百篇之诗,有出于妇人女子,而后世老师宿儒,且不能注释得分明,岂其智有所不若。” |
墨名儒行 | 墨、儒,指战国时代的墨家和儒家两家学说,是不相同的两个学派。全句是说言论好像墨家,行为又好像是儒家。形容人表里不一,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不相符合。与“言方行圆”义同。 | 韩愈送浮屠文畅师序:“人固有儒名而墨行者,问其名则是,校其行则非,可以与之游乎?如有墨名而儒行者,问其名则非,校其行则是,可以与之游乎?” |
鸿儒硕辅 | 学识渊博的学者,功勋卓著的臣士。 | |
宿学旧儒 | 指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 宋・胡仔《苕溪隐丛话前集・西昆体》:“老杜诗既为世所重,宿学旧儒犹不肯深与之。” |
侏儒观戏 | 比喻自己没有主见,只是跟着别人说。 | 宋・朱弁《曲洧旧闻》第七卷:“譬侏儒观戏,人笑亦笑,谓‘众人决不误我’者,比比皆是也。” |
温文儒雅 | 犹言温文尔雅。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为首的是个半老的儒者气象……次后便是一个温文儒雅的白面书生。” |
舌战群儒 | 舌战:激烈辩论。 儒:儒生,旧指读书人。 原指与众多的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泛指与许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
老儒常语 | 老儒:指老书生。 语:说,谈。 参见[老生常谈]。 |
|
当世儒宗 | 儒:儒学;宗:为众人所师法的人物,即大师。 指当世的儒学大师。 |
《晋书・贺循传》:朝廷嘉其能,令教育生徒,号为当世儒宗。 |
耆儒硕老 | 耆:老;硕:大。 盛德高年的儒者。 |
汉・扬雄《剧秦美新》:“是以耆儒硕老,抱其书而远逊;礼官博士,卷其舌而不谈。” |
儒家经书 | 中国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 |
侏儒一节 | 比喻能体现事物全貌的局部。 | 汉・桓谭《新论・道赋》引谚语:“侏儒见一节,而长短可知。” |
老师宿儒 | 宿儒:原指长期钻研儒家经典的人,泛指长期从事某种学问研究,并具有一定成就的人。 指年辈最尊的老师和知识渊博的学者。亦作“老手宿儒”。 |
宋・陆九渊《语录》:“三百篇之诗,有出于妇人女子,而后世老师宿儒,且不能注释得分明,岂其智有所不若。” |
拘儒之论 | 拘儒:迂腐的书生。 指平庸无聊的言论或见解。 |
汉・桓谭《盐铁论・复古》:故未遑扣扃之义,而录拘儒之论。 |
拘拘儒儒 | 拘拘:拘束,有所顾忌的样子;儒儒:指软弱、懦弱。 形容局促不安,胆小怕事,无所作为。 |
元・杨奂《东游记》:二三千里之远,今一举而至,与其终身拘拘儒儒于二百里内者,不亦异乎! |
宏儒硕学 | 指学问渊博的人。 | |
白面儒冠 | 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八四:“白面儒冠已问津,生涯只羡五侯宾。萧萧黄叶空村畔,可有摊书闭户人?” |
阳儒阴释 | 儒:儒家;释:佛家。 表面是儒家,骨子里是佛家。 |
清・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复盛时代》:“祗及黄震与顾炎武,名为扬宋抑汉,实则归心禅学,与其所著《书林扬觯》,皆阳儒阴释,不可为训。” |
儒雅风流 | ①文雅而飘逸。②谓风雅淳正。 | 清・李渔《闲情偶寄・演习・脱套》:“方巾与有带飘巾,同为雅者之服。飘巾儒雅风流,方巾老成持重。” |
钜儒宿学 | 钜:通“巨”,很大;宿:老成。 指学识渊博,学术上有权威的人士。 |
《汉书・公孙刘车王杨蔡陈郑传赞》:桑大夫据当时,合时变,上权利之路,虽非正法,钜儒宿学不能自解,博物通达之士也。 |
坑儒焚书 | 坑:活埋;焚:烧。 焚毁书籍,坑杀书生。 |
汉・孔安国《〈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
焚典坑儒 | 见“焚书坑儒”。 | 《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花关索出身传》:“秦皇独霸诸侯城,焚典坑儒丧圣文。” |
通儒达识 | 见“通儒达士”。 | 《南齐书・礼志》:“汉之于周,世代于此,通儒达识,不以为非。” |
章句小儒 | 指不能通达大义而拘泥于辨析章句的儒生。 | 《汉书・夏侯胜传》:“建所谓章句小儒,破碎大道。” |
鸿儒硕学 | 鸿儒:大儒;硕学:有很多学问的人。 泛指学识渊博、造诣很深的学者。 |
《晋书・儒林传序》:“鸿儒硕学,无乏于时。” |
燔书坑儒 | 同“焚书坑儒”。 | 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下》:“并六国,称皇帝,负力怙威,燔书坑儒,自任私智。” |
硕彦名儒 | 硕:大;彦:有才学的人。 指有名声的大学者。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公子好客,结多少硕彦名儒;相府开筵,常聚些布衣韦带。” |
耆儒硕望 | 耆:老;硕:大。 盛德高年的儒者。 |
《元史・崔彧传》:“宜博访南北耆儒硕望,以重此选。” |
燕颔儒生 | 有封侯之相的读书人。亦用以称美志在建立军功的士人。 | |
名士夙儒 | 名士:有名的人;夙儒:有学问的人。 知名人士和老学者。 |
北宋《新唐书・萧复传》:“复衣垢弊,居一室,学自力,非名士夙儒不与游。”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儒的成语、带儒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