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佛的成语
带佛的四字成语(共找到64条成语)
近义词 | 解释 | 出处 |
---|---|---|
装一佛像一佛 | 指装什么像什么。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三十八:铺内一应什物家伙,无不完备。真个装一佛像一佛,自然像个专门的太医起来。 |
见性成佛 | 性:本性。 佛教禅宗认为只要“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就可以成佛。 |
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卷五:“久参泐潭,潭因问:‘禅师西来单传心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子作么生会?’师曰:‘某甲不会。’” |
走杀金刚坐杀佛 | 杀:程度深;金刚:佛的侍从力士;佛:佛教徒对释迎牟尼的简称。 比喻劳逸苦乐不均。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31回:“不然,头里就赖他那两个,正是‘走杀金刚坐杀佛。’” |
临急抱佛脚 | 原意为年老信佛,以求保佑,有临渴掘井之意。后因称平时无准备而事急时仓猝张罗为“临时抱佛脚”。 | 唐・孟郊《读经》诗:“垂老抱佛脚,教妻读黄经。” |
佛口圣心 | 形容言语温厚,心地慈善。 |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第二卷:“送子观音殿对云:‘我费尽一片婆心……’佛口圣心,自然入妙。” |
送佛到西天 | 比喻做好事做到底。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姐姐原是为救安公子而来,如今自然送佛送到西天。 |
借花献佛 | 用别人的花进献给菩萨。比喻拿别人的东西做人情。 | 元・萧德祥《杀狗劝夫》:“既然哥哥有酒,我们借花献佛,与哥哥上寿咱。” |
佛心蛇口 | 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 |
佛门弟子 | ||
泥佛劝土佛 | 比喻同病相怜,相互劝慰。也比喻顾不了自己,还要劝慰别人。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十三回:我的哥哥,你自顾了你罢,又泥佛劝土佛。 |
人要衣装,佛要金装 | 人要靠衣饰打扮,就如同佛像要靠黄金来装饰一样。强调人需要靠衣饰的装扮,才会有体面的外表。 | 沈自晋望湖亭传奇:“虽然如此,佛是金妆,人是衣妆,打扮也是极要紧的。” |
佛性禅心 | 谓佛教徒一意修行、清静寂定之心性。 | 《水浒传》第四五回:“那众僧都在法坛上看见了这妇人,自不觉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一时间愚迷了佛性禅心,拴不定心猿意马。” |
不看僧面看佛面 | 不看那方面的情面,也要看这方面的情面。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1回:“古人云:‘不看僧面看佛面。’兄长既是到此,万望救他一救。” |
青灯古佛 | 青荧的油灯和年代久远的佛像。借指佛门寂寞的生涯。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八回:“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
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 谚语。原比喻平时不往来,遇有急难才去恳求。后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11章:“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一旦听说要考试了,三位大臣立时着了慌。” |
送佛送到西 | 比喻做好事做到底。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姐姐原是为救安公子而来,如今自然送佛送到西天。” |
佛口蛇心 | 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 明・梅鼎祚《玉合记・焚修》:“师父不要骂,动了嗔心,要变白蟒哩。好两个佛口蛇心。” |
阿弥陀佛 | 佛教用语;梵语的译音;也译作无量寿佛或无量光佛。佛教用以指西方极乐世界最大的佛。信佛的人用作口头诵颂的佛号;表示祈祷祝福或感谢神灵的意思。 | 元・张国宾《合汗衫》第四折:“张寿友曰:\'阿弥陀佛,这个是谁?\'卜儿云:\'这便是媳妇儿。\'” |
放下屠刀,立便成佛 | 放:安放,搁置;屠刀:宰杀牲畜的刀。 佛教语,劝人改恶从善。比喻作恶的人决心改过,就能变成好人。 |
明・彭大翼《山堂肆考・微集》第一卷:“屠儿在涅槃会上,放下屠刀,立便成佛。” |
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 佛家称生为“出世”,死为“涅槃”。指死去活来。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十九回:“打得宋江一佛出世,二佛涅槃,皮开肉绽,鲜血淋漓。” |
铁佛伤心,石人落泪 | 铁铸的佛会伤心,石雕的人会掉泪。形容极其悲惨可怜。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9回:“这场哭,直哭得铁佛伤心,石人落泪……大约要算这位姑娘从她父亲死后,直到如今,憋了许多年的第一副热泪。” |
抱佛脚 | 比喻平时没联系,临时慌忙恳求,后比喻平时没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 唐・孟郊《读经》:“垂老抱佛脚,教妻读《黄经》。” |
急来抱佛脚 | 急:紧急,危急。 比喻事到临头才慌忙准备。 |
宋・邵博《闻见后录》第19卷:“王荆公初执政,对客怅然曰:‘投老欲依僧耳!’客曰:‘急则抱佛脚。’” |
见佛不拜 | 看见佛像,却不上前叩拜。比喻自有主张。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有云,二十四腊,逍遥自在,逢人则喜,见佛不拜。……有僧问曰:‘既见佛,为甚不拜?’曰:‘家无二主。’ |
纶音佛语 | 比喻不由得不服从的话。 | |
生佛万家 | 指受百姓爱戴的地方官。 | 宋・戴翼《贺陈待制启》:“福星一路之歌谣,生佛万家之香火。” |
即心是佛 | 佛:佛陀。 佛教禅宗认为修行无须他求,只要求之于内心,便可以悟道成佛。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七卷:“初参大寂,问如何是佛。大寂云:‘即心是佛。’师即大悟。” |
长斋礼佛 | 长斋:终年吃素。 吃长斋于佛像之前。形容修行信佛。 |
唐・杜甫《饮中八仙歌》:“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
佛是金妆,人是衣妆 | 指佛靠金子装点,人靠衣饰打扮。比喻人内里不足,要靠外表。 | 清・沈自晋《望湖亭・自嗟》:“虽然如此,佛是金妆,人是衣妆,打扮也是极要紧的。” |
临时抱佛脚 | 原意为年老信佛,以求保佑,有临渴掘井之意。后因称平时无准备而事急时仓猝张罗为“临时抱佛脚”。 | 唐・孟郊《读经》诗:“垂老抱佛脚,教妻读黄经。” |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佛的成语、带佛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