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严的成语

带严的四字成语(共找到55条成语)

近义词 解释 出处
严词厉色 色:脸色。
说话很严厉,脸色很严肃。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6回:“要送木兰到营中去,反是木兰严词厉色催逼转来。”
严气正性 气:脾气;性:性格。
性格刚直,毫不苟且。
《后汉书・孔融传论》:“夫严气正性,覆折而已。”
辞严义正 辞:言词,语言。
义:道理。
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宋・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
不恶而严 并不恶声恶气,但很威严,使人知敬畏。 《周易・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严惩不贷 惩:处罚;惩处;贷:宽恕。
严厉惩办;决不宽容。
明・余继登《典故纪闻》:“有或违者,必罚不贷。”
严霜烈日 比喻艰苦环境下的严峻考验或经受此考验的刚毅节操。亦作“烈日秋霜”、“秋霜烈日”。
严丝合缝 指缝隙严密闭合。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七回:“外省的地平,又多是用木板铺的,上面严丝合缝盖上,轻易看不出来。”
严严翼翼 严严:庄重的样子;翼翼:整饬的样子。
形容庄重整齐。
宋・欧阳修《吉州学论》:严严翼翼,壮伟雄耀。
严声厉色
严家饿隶 形容拘谨的书法风格。语出《晋书·王羲之传论》:“献之虽有父风,殊非新巧。
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览其笔踪,拘束若严家之饿隶。”。
语出《晋书・王羲之传论》:“献之虽有父风,殊非新巧。观其字势,疏瘦如隆冬之枯树;览其笔踪,拘束若严家之饿隶。”
自律甚严 自律:自己约束自己。
对自己要求极为严格。
《金史・杨云翼传》:“自律甚严,其待人则宽。”
宝相庄严
冰雪严寒 严寒:极度寒冷。
冰天雪地,天气寒冷。
吴伯箫《菜园小记》“虽然按照时令季节,各种蔬菜种得有早有晚,有时收了这种菜才种那种菜;但是除了冰雪严寒的冬天,一年里春夏秋三季,菜园里总是经常有几种蔬菜在竞肥争绿的。”
戒备森严 戒备:警戒防备;森严:严肃;严密。
指警戒防备极其森严。
《国语・晋三》:“日考而习,戒备毕矣。”
赏罚严明 同“赏罚分明”。 汉・王符《潜夫论・实贡》:“赏罚严明,治之材也。”
刁斗森严 刁斗:古时行军,在晚上敲击以报时或报警的用具。
森严:整肃,整饬。
防卫严密。形容军队的营地戒备森严。
词严义正 措词严肃,道理正当。 元・黄溍《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追封文国公谥武宣刘公神道碑》:“为之开陈祸福,词严义正,累数千言。”
严限追比 追比:旧时地方官吏严逼百姓限期交税完粮,逾期受杖责叫“追比”。
要求任务定期完成,否则将受重罚。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不能行捉矣。
正义严辞
严父慈母 严:严格;慈:慈爱。
严厉的父亲,慈祥的母亲。
晋・夏侯湛《昆弟诰》:“纳诲于严父慈母。”
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对自己要求严格,待别人则很宽厚。 清・罗泽南《与蒋瀛海书》:“取古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之道,鞭策自己身心,以调和其血气。”
严陈以待 见“严阵以待”。
峻法严刑 峻:严酷。
严厉的刑罚和严峻的法令。
汉・王充《论衡・非韩篇》:“使法峻,民无奸者;使法不峻,民多为奸。”《后汉书・崔骃传》:故严刑峻法,破奸轨之胆。
严师畏友 畏友:令人敬畏的好友。
严厉的师父,令人敬畏的好友。
宋・陆游《渭南文集》第27卷:“使人苦居严师畏友之间,不敢萌一毫不善意。”
义正辞严 义:道理;辞:言辞。
理由正当充足;言辞严正有力。
宋・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
公正严明 公平正直,廉洁严明。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七回:二则象大帅这样公正廉明,做属员的人,只要自己谨慎小心……还愁将来不得差缺吗?
宽严得体 得体:合乎分寸。
宽厚和严格掌握得恰如其分。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39回:“众将见绤彀宽严得体,无不悦服。”
门禁森严 指政府机关门口的警卫极严密。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林公馆门禁森严,进去不得。”
严阵以待 严:严肃整齐;严阵:整齐严正的阵势。
摆好阵势等待着。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着敌人。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光武帝建武三年》:“甲辰,帝亲勒六军,严阵以待之。”
成语大全为您提供有关严的成语、带严的四字成语等成语查询,传承中华文化精髓。